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日訊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擁有濟南兩大名勝——趵突泉和大明湖,之所以成為名勝,是因為它能代表濟南的風物及傳統。
在這些文化景觀中,一方方碑刻,一處處楹聯,在歷史的一個瞬間生成,凝固下當時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生發出的感情,這些信息像被存儲在芯片中一樣,后人可隨時打開查閱,通過文字去穿越回歷史中的某個片段,與古人相會。
第一泉景區的碑刻數量眾多,但在歷史上遺失的同樣不在少數。結合景區文化建設定位,逐步恢復并增加歷史碑刻,成為景區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機緣巧合——康熙真跡面世促成御碑恢復項目
2018年7月3日,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山東博物館聯袂主辦的“中正仁和——走進養心殿”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養心殿是清代自雍正帝以后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群。為迎接故宮建成600周年,養心殿進行大修,故宮博物院將養心殿的幾百件文物進行全國巡展,而山東博物館就是第四站。
為了讓此次展覽更貼近山東觀眾,故宮博物院精心挑選了兩件與山東直接有關的作品,一是乾隆繪制的“岱廟漢柏圖軸”,另一幅是康熙南巡途經濟南府時親筆所書的“趵突泉詩軸”。本次大展,反響強烈,吸引眾多觀眾。而康熙手書“趵突泉詩軸”引起濟南文史專家高度關注,并表達將作品留在濟南的強烈愿望。
根據專家意見和社會反響,景區第一時間與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取得聯系并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康熙這首詩是描寫趵突泉詩作的代表之一。如今,既然真跡出現,應當刻石立碑,以彰濟南泉水文化之厚重。并同時提出,原位于歷下亭內的乾隆御碑遺失,但有拓片資料存世,也應選擇適當時機予以恢復。御碑石材建議使用本地青石,碑座、碑額、碑身圖案及尺寸參照現有御碑,以符合御碑規制??滴跤ㄗh安裝到趵突泉附近區域,以方便游客游覽觀賞,歷下亭御碑建議恢復原貌,安裝在歷下亭中。
在論證會之后,景區通過省級有關部門與故宮博物院取得聯系表達訴求。故宮博物院積極配合,提供了高清圖片供刻制御碑所用。
同時,歷下亭乾隆御碑的拓片高清圖也從文化專家中征集到。原始資料就位,選材及制作工作接續展開。
建新如舊——保護利用求新,恢復歷史如舊
兩通御碑的內容均已確定,石材的選擇上成為景區面臨的一個難題。景區調研了老城區內現有的民國之前的碑刻以及閔子騫墓存放的大量碑刻,均是濟南本地青石材質。景區走訪了濟南周邊的多家石材廠,終于在一戶老石匠家里找到尺寸符合要求的石料。
為兼顧雕刻與做舊工藝,景區將石料運至“石雕之鄉”嘉祥,由工藝美術大師、石雕非遺傳承人主持加工制作。圖案與文字雕刻符合要求后,再進行多輪做舊處理,力求做到與周邊環境的協調統一。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制作,兩通御碑終于在端午節前完成安裝。康熙御碑總高3.72米,碑座為雕花象鼻腿貢案樣式,碑額為浮雕雙龍戲珠,碑陽雕有云龍紋邊飾。乾隆御碑總高3.24米,碑座雕刻二龍戲珠,碑額為浮雕六龍捧珠,碑陽邊飾與碑側為云龍紋圖案。
為便于游客識讀,御碑落成后,在碑身上附一張拓印好的拓片。黑白相間,字跡清晰,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碑刻書法的金石韻味。每通御碑配套一份說明牌,介紹碑刻名稱、書者及釋文,進一步提升了可讀性。
碑刻集文學、書法、繪畫、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是濃縮園林文化的藝術品,具有以點帶面、點石成金的作用?;謴陀?,連通時代脈絡,充實文化內涵。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將繼續秉持文旅融合理念,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游覽選項,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向世界講好泉水故事,助力提升濟南城市軟實力,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