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2-07-21 17:48:07
超算、清潔能源、高端智造……中國科技成果蓬勃涌現讓世界矚目,“中國速度”正在為當下全球性發展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海爾生物旗下鴻鵠航空科技攜手南航物流順利完成主動式溫控集裝箱首飛,中國航空溫控產業迎來首位“破局者”。在技術受限、國內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從研發到順利首飛,海爾僅用一年的時間,讓整個行業為之驚嘆。
原創即引領
近年來,隨著疫情反復,生物醫藥需求日益擴大,全球航空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旺盛。然而在該領域,歐美等發達國家長期占據領先技術優勢,所需的高端運輸裝備一直受制于人。
“國內市場上沒有自己的主動式航空溫控產品,商業模式主要以租賃為主,在合作協議上只有簽字的份。國內消費市場對生鮮、溫控醫藥、生物制劑等對時效、溫度要求極高的貨物運輸量日益擴大,急需打造出自己的專業、強大的航空溫控運輸體系。”回憶起整個行業的發展歷程,海爾生物航空溫控小微的工程師宮偉濤感慨頗多。
海爾航空溫控集裝箱
海爾顯然成了“破局者”:從剛接到研發任務,該運輸裝備長期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只知道是一個大的集裝箱,到自主研發成功,成功突圍,海爾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發速度遠遠領先行業。
“我們的研發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自立自強,就是要成功。哪怕艱難險阻,困難重重,我們也要見山開路,遇水架橋。”談及研發過程,宮偉濤語氣里依舊果敢。
“沒有范本案例,我們就從技術資料論證開始。”從研發項目成立開始,宮偉濤等人就開始廣羅所有能查到的相關信息,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出技術參數,反復推演論證,“每一次失敗,都離成功更近了一步。”對于自主創新之路的屢次碰壁,宮偉濤和團隊從未想過退縮。
他們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查資料、做調研,不斷試驗,在出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往復循環、螺旋發展。在翻完了上千份檢索資料后,宮偉濤和團隊終于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定下設計方案,挑戰也接踵而來。航空溫控集裝箱產品設計中,兩個難點尤為關鍵。
一是續航時間。以箱體保溫能力為例,宮偉濤團隊將矛頭指向根源——保溫密封,通過多種保溫材料和不同的密封結構方案對比,一遍遍實驗和修改設計后,最終鎖定了一種既符合航空安全要求,又符合環保要求的保溫材料,而且保溫效果明顯提升,相比于國外同類型產品,續航時間延長近50%,方便用戶使用。
二是溫度均勻性。為了解決制冷系統的控制策略,實現箱體內部溫度的精準、均勻控制,達到既能滿足產品性能要求,又能節省能耗的目的,宮偉濤與團隊在實驗室中一呆就是近3個月,經過多區段溫度測試對比、計算以及不斷改進制冷系統,反復測試對比,總結了一套有效的溫度控制策略,不僅功耗降低20%,而且優化后的溫度控制策略,精度顯著改善。
整個航空溫控集裝箱的研發到落地,海爾僅用了1年多的時間,科技創新跑出中國“加速度”。“0”到“1”的突破,不只是從“無”到“有”,更是多維度的再創新高。
生態驅動力
首飛當天,航班飛了多久,宮偉濤的心就懸了多久。直至首飛順利結束,宮偉濤懸著的心才跟著落地。首飛任務中,航空溫控集裝箱保持在2℃-8℃溫度范圍內精準控溫,完全滿足了醫藥冷鏈空運的需求。
談及為什么海爾能夠率先進入航空溫控領域“新賽道”?宮偉濤認為,這背后是有其必然性的。海爾不斷探索生態品牌,打造全場景解決方案,聯合生態力量來創造更多的價值,科技創新也被推動不斷向前,創造新高度。
中國航空溫控產業迎來 “破局者”
“這次首飛,我們聯合生態方,按照預冷、裝貨等5個階段精心安排。”宮偉濤表示,從制造端到消費端,實現了跨越陸運運輸、機場冷庫預處理及裝機、航空運輸、機場內駁運至貨站冷庫、冷庫內卸貨驗收和檢查5個階段全流程安全穩定運行。從航空溫控箱一件產品,到一個全溫區、全場景、全流程的溫控物流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海爾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航空溫控產業要求極高,一方面需要獲得航空領域的認可,例如獲得各種準入證;另一方面對技術積累和生物醫藥客戶群的要求較高。海爾生物多年來深耕探索,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用戶層面,皆可高標準“準入”。
其次,作為全球化企業,海爾的全球化布局為航運網、運維網走向國際舞臺奠定基礎。
第三,在“人單合一”底座上鑄就的科技創新生態,更是支撐科研創新不斷突破邊界“源頭活水”。以人為本,隨時隨地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將用戶與科研者連接互通,為科研者創新提供持續動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要創新再創新永無止境,但改革與創新需要的絕不是空想家,摘取勝利桂冠的榮光背后,是海爾始終堅持用戶需求為向導的創新理念。
宮偉濤表示,未來還將依據用戶需求將航空溫控箱結構、溫域等方面迭代升級,根據不同溫敏產品的特殊需求,對航空溫控集裝箱做出更多個性化設計,逐步構建出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為用戶創造最佳體驗。
一步一關,終至所向。回顧艱難前行的科研歷程,宮偉濤感慨,“對每一個研發人員來說,反復試錯都只是工作的常態,如果沒有集團創新體系的支持,重重阻礙下其實很難堅持下來。”海爾鼓勵試錯、敢于容錯、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讓宮偉濤等人在看似枯燥的實驗中找尋內心的科研激情,在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推動整個行業乃至國家的科創之路。
創新無極限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中國制造”在諸多行業領域不斷站進世界前列,甚至成為全球領跑者。各行各業都在奮力追趕,海爾更是勇挑重擔,踐行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
海爾全球創新研發體系
2006年,海爾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臺磁懸浮中央空調落地,帶領中國磁懸浮中央空調產業正式走上產業化應用的道路。憑借無油運轉、零摩擦的核心技術,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節能效果遠超50%,填補國內中央空調高端技術領域的市場空白。在當前“雙碳”目標下,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正在為綠色發展貢獻新動能。
2019年4月,全美腫瘤治療排名前五的孟菲斯衛理公會大學醫院正式宣布,引進中國企業瑪西普研發的INFINI頭部伽瑪刀,這成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醫療設備成功走向世界的標志性事件之一。這臺設備,則是由海爾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旗下瑪西普自主研發,這也意味著中國在腫瘤放療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再到今年的冰雪賽事,由海爾共同參與的中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目前已知世界上功能最全的雪蠟車的雪蠟車正式亮相,冰雪產業及工業強國長期壟斷雪蠟車核心技術的局面被徹底打破,而攻關時間只用了短短11個月,整臺套研發所需時間減少60%以上。
不僅注重加速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在專利、標準為科技創新增值方面,海爾也在不斷提升全球話語權。近日,“2022上半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TOP 100”發布,海爾智家以2655件專利位居第一,連續7次全球排名第一。在標準布局方面,海爾布局全球40+標準組織,提出了98項國際標準制修訂提案,其中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發布84項,國家/行業標準發布655項,其中國家標準420項、行業標準235項。
堅持原創,用科技實力突圍,海爾已然跑出創新“加速度”。而伴隨科技端持續的探索和更多生態方的涌入,這種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海爾速度”,也必將助力擘畫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閃電新聞記者 周迎春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