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 7月1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上半年經濟形勢有關情況。今年上半年,夏糧總產再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2641.6萬噸,增長0.2%,連續4年穩定在2500萬噸以上。
去年受秋汛影響,山東冬小麥播種普遍推遲15-20天,晚播麥田比例較大,冬前苗情長勢總體偏弱,都成為奪取今年夏糧豐收必須解決的難題。來之不易的好收成背后,山東為穩產豐產作出了哪些努力?
全省上下堅定扛牢糧食大省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加大糧食穩產政策支持力度。
山東組織專家力量研究印發了《2021-2022年度全省小麥全生育期生產管理技術預案》《2022年全省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以“促弱轉壯、保穗增粒穩粒重”為目標,深入開展“科技壯苗”行動,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重點抓住小麥返青、拔節、灌漿三個關鍵生育期,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努力把晚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強化資金支持,截至3月份,山東省財政統籌8億元農業生產救災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小麥“一噴三防”和追施一次返青肥。
因秋汛晚播等不利因素耽誤的農時,山東借農業科技補回來。
去年秋播,各地深入落實“四補一促”小麥抗濕應急播種技術,努力克服秋汛影響,雖然小麥晚播,但畝均播量增加8斤左右,一定程度彌補了晚播影響。
扎實開展“攻堅克難奪夏糧豐收”“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科技壯苗”三大行動,農業科技專家線上線下指導,為冬小麥由弱轉壯加碼“科技”,因地因苗科學管理,分類施策,全力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今年小麥條銹病見病早、蔓延勢頭快,山東利用不到一個月的關鍵窗口期,以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為抓手,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群防群治,累計開展防治面積10470.59萬畝次,病蟲害防控及時精準、效果明顯,筑牢了豐收防線。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的支撐。
以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農業大省山東的高產“秘籍”之一,就是優質的種子。
近些年來,山東高度重視種業科技創新,選育了一大批小麥、玉米高產穩產品種。“濟麥22”連續9年種植面積全國最大,累計推廣面積3億多畝;登海玉米品種曾連續7次創造全國夏玉米高產紀錄,2次創造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大豆品種“齊黃34”畝產353.45公斤,創我國夏大豆高產紀錄……
“除去水分、雜質,折算成標準含水量,實際畝產量是801.72公斤,刷新了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6月9日,在山東滕州市超強筋小麥濟麥44實打驗收現場,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副團長黃承彥說。
“這幾年,俺都選了濟麥22、堯麥16兩個品種,秸稈粗壯,抗病性強,產量高。”跟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棗莊種糧大戶馬懷龍深知種子的重要性。用他的話說,就是“好種育好糧,好糧不愁賣。”
“利用好政策,種下好種子,新技術跟上,管理再到位,新紀錄自然產生了。”這個六月,山東省滕州市種糧大戶龍振存的小麥書寫了新紀錄。
這就是正在進行時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今年夏糧能克服不利條件實現豐收,展示了山東的糧食生產實力與潛力。夏糧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山東夏糧總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注入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