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7日訊 8月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全省高速公路最高掛籃施工工程——濟青中線濟濰項目仁河大橋順利合龍,為后續橋面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仁河大橋上跨仁河及S228省道,設計最高墩身55.1米,最低墩身30.7米,所處地域地質條件差,高空作業安全風險高。為確保施工安全、保證工期,濟濰項目辦聯合設計院等單位現場論證,研定采用掛籃懸臂現澆法施工,除墩頂與邊跨現澆段外,無需搭設落地支架,主要依靠“掛籃”的移動讓橋梁在空中“生長”延伸,該工法具有結構輕、施工設備及周轉材料用量少、拼制簡單方便、無壓重等優點,極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提高了整體穩定性。
主橋合龍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高程控制,決定掛籃施工的穩定性。項目辦組織設計單位實地指導施工放樣,提前在標準段進行線性及標高監測,及時調整立模數據,確保合龍段線形符合規范要求;同時,通過預埋感應器對橋梁整體進行監控,在澆筑各節段時做好測量定位工作,適時調整位置,高精度及時測量梁段撓度,確保合龍時兩端高差不超過1厘米。
主橋合龍段砼澆筑是施工控制中技術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關鍵工序,環境氣溫變化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關鍵,要選擇氣溫穩定的時間段,保證在氣溫上升時以受壓狀態達到終凝,預防合龍段混凝土的開裂。為此,項目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方案,按照“先邊跨后中跨”的施工順序,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旁站制、夜間巡查,強化重難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巡查力度,規范專項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組織現場技術人員全面檢查各個零部件以及掛籃的整體狀況,并根據現場環境和氣溫變化的預測,確定21時至23時開展合龍段砼澆筑,施工過程中加強振搗工藝的控制,避免新老混凝土的連接處產生裂縫,同時,邊澆砼邊同步等效卸載,最大程度減少外部制約。經檢測,合龍段軸線偏位、頂面高程、斷面尺寸、同跨對稱點高程、頂面橫坡、平整度等均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是山東省“九縱五橫一環七射多連”高速公路網中“射三”線,全長161.9公里,概算投資421.35億元,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雙向六車道。項目建成后,它將于濰青高速連接在一起,成為繼濟青北線、濟青南線之后山東省會經濟圈與膠東經濟圈互聯互通的第三條大通道,對于促進沿線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加快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完善山東高速公路路網布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