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華 盛世霓裳
——尋訪華服之美、感悟文化自信
山東省實驗小學五(4)中隊尋訪紀實
前段時間,一款某國外品牌的黑色長裙因為與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作馬面裙非常相似而引發關注和熱議。這一事件讓很多人認識了馬面裙,對馬面裙的結構設計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從中get到了馬面裙乃至中國傳統服飾那種典雅秀麗的美感。
那么,除了馬面裙,中國傳統服飾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款式?他們的結構設計、裝飾剪裁又有哪些鮮明的特色?帶著這些問題,山東省實驗小學“紅領巾尋訪美麗中國”傳統服飾尋訪小分隊的隊員們通過查閱讀物、網絡搜索、實地考察等方式探尋中國傳統服飾奧秘、了解中國古代文明。讓我們來看看隊員們都有哪些發現和收獲。
一、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傳統服飾文化
1、馬面裙
馬面裙是中國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外裙門有裝飾圖案。馬面裙側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頭偕老之意,以繩或紐固結,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
2、云肩
也叫披肩,是中國古代置于肩部的裝飾織物。最初只是用以保護領口和肩部的清潔,后逐漸演變為一種裝飾物,多以彩錦繡制而成。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文化底蘊哲理深邃。
3、襦裙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于魏晉南北朝,直到唐朝前期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著服飾,之后逐漸被衫襖替代。男子襦裙多稱為衣裳(cháng)。
二、漢服文化館里實地考察、親身體驗
相信看到上面的圖片,大家都會發現,無論是馬面裙、云肩還是襦裙,它們都有著典雅考究的外觀和豐富美好的寓意。那么,咱們中國的傳統服飾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歷程?在當下又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創新發展著?帶著這諸多疑問,日前,山東省實驗小學五(4)中隊的傳統服飾尋訪小分隊來到了濟南一家漢服文化體驗館一探究竟。
典雅的形制、考究的剪裁、精致的紋飾,隊員們被眼前美輪美奐的傳統服飾深深吸引,在接受美的熏陶的過程中,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大家熱烈地討論著:當猿剛剛進化為人的時候,肯定是沒有衣服穿的,那么,我們的祖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穿衣服的?體驗館的講解員告訴大家,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上古傳說把衣服的發明歸功于黃帝。《易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實際上,衣服的出現要比這早得多。我們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就發現了骨針,由此可以知道,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已經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韻文化遺址中,發現過每平方厘米經緯各有十根的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過每平方厘米的經緯各有20~30根的細布和每平方厘米經緯各有90~50根的絹,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一定也有衣服穿在身上了,只不過對于衣服的樣式我們無從知曉。此后的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中國傳統服飾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
在尋訪過程中,隊員們還了解到,中國傳統服飾中的衣裳、冠帽、鞋襪,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也隨著生產與生活方式的發展而逐漸變化。通過對傳統服飾的研究,我們可以認識歷朝歷代的風土人情、人物風貌,而在專家鑒定文物時,服飾也是斷代的重要依據和尺度。不僅如此,服飾還作為文化藝術的一個門類不可避免地融入到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通過此次尋訪,隊員們都對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感知。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傳統文化讓大家增強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國與國之間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國家的創造力所在。
華服之美,穿越漫漫千年時光,總有一種令人流連忘返的古典詩意。中華復興,衣冠先行。通過策劃參與此次“紅領巾尋訪美麗中國”活動,隊員們感慨良多。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只有對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持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一份堅守和傳承的從容,從而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讓中華文化在更遼闊的領域以嶄新的形式煥發勃勃生機。
山東省實驗小學五(4)中隊
指導教師: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