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詞匯。所謂的“刷酸”其實是一種化學換膚術,又稱化學剝脫術,是將化學制劑涂在皮膚表面,導致皮膚可控的損傷后促進新的皮膚再生。化學制劑的種類、濃度、在皮膚上的停留時間,都可影響換膚的深度。依據化學換膚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為淺層換膚、中層換膚、深層換膚。換膚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顯,同時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也更大。
較高濃度的酸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壞作用。隨著“酸”濃度的增加、停留時間的延長,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也隨之上升。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性紅斑、腫脹、刺痛、灼熱等不適,術后可能出現結痂、色素沉著等。另外少見的有灼傷、糜爛、滲出、色素異常、反應性痤瘡、粟丘疹、毛細血管擴張、接觸性蕁麻疹、瘢痕等。在醫療機構進行“刷酸”治療時,專業人員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方案,并可科學觀察和判斷治療中的皮膚的反應進程,在必要時給予干預或適時終止,以盡量減少或減輕皮膚的不良反應。
需要提醒大家:化妝品是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不具有醫療作用。部分化妝品能夠實現一定的清潔、去角質等功效,但與“刷酸治療”有著本質區別。化妝品是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大家一定要謹慎選擇,不要被誤導。
閃電新聞記者 馬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