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推陳出新 不落窠臼——人文紀錄片《大泰山》的藝術創新

來源:山東省文聯

作者:張新英

2023-01-20 15:28:01

圖片

泰山是一座山,但它又不僅僅是一座山。巍巍泰山,早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成為國泰民安的文化符號。山東廣播電視臺出品的6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泰山》在2023年開年伊始播出,以其對泰山之美的全景式呈現和對泰山文化的多維度講述,不出意外地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泰山情結”,引領觀眾開啟了一次對泰山文化的朝圣之旅。 

圖片

泰山摩崖石刻

推陳出新:泰山故事的再講述

泰山在中國的自然、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地位毋庸置疑,古往今來關于泰山的各類記載數不勝數,以往關于泰山題材的紀錄片作品也不在少數。《大泰山》要講述泰山故事,闡釋泰山文化,意味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們并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詳的諸多素材。因此,如何打破陳規俗套,跳出傳統的講述模式,讓觀眾熟悉的題材生發出新意,是創作者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大泰山》的創新之處,恰恰在于它并未回避前人講述過的故事,而是在全面占有和消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選取最能代表泰山特質和泰山文化的人物、故事、場景和各種自然地理文化符號,全景式地再現泰山的自然之美、歷史之美和人文之美,并在縱橫捭闔的文化視角下尋根溯源,深挖澤被天下而又獨具特色的泰山文化得以形成的歷史淵源,讓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再次生發出無限新意。6集《大泰山》,每集均以泰山石刻命名:《河山元脈》追尋泰山的自然之源,凸顯“生生不息”的自然和生命理念;《若登天然》選取泰山的七處標志性地點,將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提煉出泰山承載的厚重的中國哲思與中國智慧;《與國咸寧》通過梳理歷代帝王泰山封禪的歷史,解讀泰山包蘊的家國平安意味;《登高必自》以泰山石刻為載體,深入挖掘泰山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能成其大》將視角轉向域外,著重凸顯泰山在世界文化坐標中無可替代的文化影響力;《國泰民安》立足人間煙火,發掘人們的“泰山信仰”,傳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這其中的許多故事和場景,人們或許并不陌生,如第一集中的泰山日出,第二集中的泰山地標,第三集中的帝王封禪,第四集中的泰山石刻,它們以熟悉感和親切感喚起了人們關于泰山的歷史文化記憶,又在4K高清鏡頭之下煥發出全新的魅力,不僅讓人們再次領略到泰山外在的宏大壯美,也全面了解到泰山在自然、歷史、民俗、文化、哲學、美學等方面的內在意涵。可以說,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呈現泰山之大、泰山之美和泰山文化之高深,是《大泰山》的一大文化價值和意義。

另一方面,《大泰山》又立足當下,敏銳地捕捉到了泰山文化在新時代的精神內涵與文化特質,找到了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對接轉化的途徑和橋梁,并借此闡發泰山文化之于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影響。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生命理念,堅韌不拔、銳意進取的攀登精神,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包容,頂天立地、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這些泰山所承載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也構成了當下時代精神的主旋律。借由片中與泰山相關的人物和故事,上述時代精神均得到了形象傳神的表達。比如,清代石匠姜桂松德才兼備,不僅智慧超群,獻策解決了岱宗坊主梁過重的問題,而且品行高潔,多次散財捐資,修建橋梁;致力于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申衛星,潛心研究多年,讓目前全球僅剩1株野生植株的泰山花楸得以繼續繁衍;淳樸憨厚的泰山挑山工路長祥以一根扁擔、一條毛巾和一路向前的人生理念挑起了人生重擔……這些泰山故事承載的仁慈悲憫、勇挑重擔、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心無旁騖、一往無前的精神品格,正在新的時代背景中煥發新的生機,并與時代精神完美契合。

《大泰山》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它吸納和展示了近年來學界對泰山文化研究的新發現和新成果。比如成吉思汗賜給丘處機的圣旨摩崖被攝入片中,增加了泰山道教文化的歷史厚度;片中對十八盤鐵柱殘柱的現場尋訪,再現了天門云梯的歷史變革;專家對洛陽宮女墓中出土的《大唐亡宮九品墓志文》中九品女官參與封禪大典的墓志解讀,還原了大唐封禪盛典的細節;臺南孔廟的線刻孔子石像和泰山孔廟的孔子石像同宗同源,證明了泰山文化和臺灣文化的內在淵源……這些新成果和新發現本身具有創新價值,又被編導巧妙地編排進紀錄片中,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內涵,成為作品的魅力之源。

圖片

紀錄片《大泰山》海報

不落窠臼:聚焦人與山的相逢

《大泰山》開篇展示的,是眾多游客在夜色中成群結隊攀爬泰山的場景。這些游客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懷著對泰山的景仰來到這里,并在攀爬泰山的過程中深深折服于泰山的魅力。作為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和精神圖騰,泰山是一個“神性”十足的地理文化標志。表達對神圣泰山的景仰,呈現泰山的文化魅力,詮釋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無疑是《大泰山》應有的文化使命。我們甚至可以說,泰山題材的創作,本身便是一次對泰山文化的“朝圣”之旅。也正因此,作品很容易陷入對泰山文化毫無節制的禮贊推崇,甚至落入過度拔高與吹捧的陷阱。《大泰山》的創作者警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呈現和闡釋泰山文化的過程中,創作者在大開大闔與凝練節制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一方面凸顯了泰山拔地通天的“神性”,一方面又讓泰山從天上回歸人間,而“回歸”的方式,便是通過“人”與“山”的相逢,把“人”也推到鏡頭的前端。這些人,有在歷史上建立過豐功偉業的帝王將相,如秦皇漢武;有引領過中華思想文化潮流的先賢大哲,如孔孟老莊。但鏡頭下更多呈現的,是與泰山相關的無數當代中國人,他們是以趙勇為代表的見證了泰山極頂之上無數惡劣天氣的泰山氣象人,是以劉佐倉夫婦為代表的常年以山為家的泰山保潔員,是以路長祥為代表的每日以腳步丈量泰山石階確保物資供應的泰山挑山工,是以王歌群、劉明、李若瑀為代表的苦心孤詣把泰山刻石唱成歌的年輕人,以及無數對美好生活心懷向往的普通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歲月和轉瞬即逝的現實光陰中,正是這些與泰山息息相關的人,把泰山的文化基因刻進泰山的脈絡,又讓這種文化基因代代相傳,讓泰山成為中華文明永恒的象征。 《大泰山》對“人”的關注,對“人”與“山”關系的聚焦,源于這樣的創作理念:山因人而顯,人因山以傳。泰山之所以成為一座文化之山、哲理之山、美學之山,根本原因在于大山背后的人。所以,《大泰山》中不僅處處是山,也處處有人。人與山的命運,從一開始便緊密相連:泰山的萬千氣象,在清潔工劉佐倉簡易相機的鏡頭下,幻化為世間最動人的風景;在泰山石刻碑拓技藝傳承人張亞明眼中,泰山拓片是文化泰山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一塊塊泰山石在玉石雕刻大師王力的巧手雕琢下,被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被譽為“泰山精靈”的赤鱗魚,在泰山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其生存的海拔高度不斷下降,最終打破了“赤鱗魚不下山”的說法,人類正以科技的力量加速泰山生態的持續優化;而泰山導游張娟則通過新媒體平臺,不遺余力地向人們推介泰山……《大泰山》通過對人的關注,通過對人與泰山關系的凸顯,既讓我們看到人作為萬物之長的智慧與創造,也讓我們看到人對泰山的景仰與臣服,最終指向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彰顯著中華優秀文化所能達到的高度和廣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泰山》還以國際化的文化視野,通過考證泰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影響力,進一步揭示了泰山文化在世界文化地標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作品中所提及的:早在公元1602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繪制的用中文標注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中,中國便被放置于世界版圖的中央,而泰山也成為世界性的地理坐標;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公園的中國大熊貓“泰山”在美國掀起陣陣狂潮;日本民間和皇室從古至今對“泰山府君”虔誠信仰,揭示的正是泰山文化和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無數中國人正致力于泰山文化的跨文化傳播和海外推介,讓世界進一步了解泰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因為,泰山不僅僅是中國的泰山,也是全世界與全人類的自然遺產和文化瑰寶。

綜上,《大泰山》立足地域文化資源,深挖齊魯文化富礦,選取泰山這一極具中華文化魅力的齊魯文化地標和文明符號,通過對泰山故事和中國故事的真情講述,嘗試在新時代背景下重新挖掘和解讀泰山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情感和中國理念,搭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大泰山》的創作是對齊魯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自覺弘揚,體現出創作者強烈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意識。正如片中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以泰山之大,我們對泰山文化的探索,遠未完成,正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也尚在路上。但《大泰山》邁出的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的創作也為同類紀錄片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標桿和啟示,那便是:立足中華文化資源,堅定文化自信,呼應時代精神,守正創新,方能創作出文質兼美、啟智潤心的精品佳作。

(作者系山東省第二、三批簽約藝術評論家,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項目教授)

[責任編輯:劉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