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浪潮下,如何充分激發數據要素價值?在2月22日舉辦的首屆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大會暨山東電子學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浪潮集團旗下卓數大數據董事長張帆分享了公共數據要素化流通的實現路徑和應用場景,解碼數據要素從“數據流”變成“價值流”的浪潮方案。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流通交易中一直存在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共性難題,長期困擾著行業發展。張帆從數據要素參與分配的歷史進程講起,闡述了《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兩法一條例的頒布實施,以及《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的重要意義,“自此之后,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有了相對完整的制度性安排,為數據自由流動掃清了障礙。”
“十四五”是我國從數據大國邁向數據強國的關鍵時期,浪潮很早就關注到,公共數據具有公共性、權威性、高度敏感性、高價值性等特點,是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稀缺資源,是大數據中的“金礦”,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正加速在各大城市推進,尤其是北京、上海、重慶、杭州、青島等地走在前沿。
“公共數據具備較高的敏感性,不可直接用原生數據進行交易。”張帆強調,必須對公共數據進行清洗治理、產品化封裝、合規性檢查、估值定價后,才能形成可流通、可交易的數據商品,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要素化,在這條完整的公共數據要素流通路徑中,浪潮在各個關鍵環節都進行了大量探索和應用實踐。
脫離應用場景,就無從談論數據要素價值。浪潮卓數深諳此道。
在金融領域,浪潮卓數通過融合治理56個公共部門數據,構建三級指標體系,形成9大業務場景的專題庫,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指標庫、樣本庫、特征庫及標簽庫,完成了數據資源化;隨后,基于專題庫,形成數據接口、策略模型、分析報告三類數據產品,依托企業征信牌照合法合規的進行服務輸出,將數據資源封裝形成數據產品;在數據流通鏈條中,結合生產要素共性和數據特性,形成符合數據要素特征的定價模式及收益分配機制,打造了一個數據要素安全可靠的流通閉環。
同樣,在基層治理領域,浪潮卓數力推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打造基層治理數據庫,服務基層黨建、基層政務、綜合治理、分析決策等基層工作,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基層人員減負;助力重慶市渝中區實現了智能化服務、開放共享的基層智慧治理體系,已經成為全國大數據+基層治理的典型案例。
“公共數據要素化流通不僅在云端,還在身邊。”張帆舉例,聞名全國的平陰玫瑰,就在數據要素的“加持”下得到了價值提升。
從品種分布、種植土壤管理,到加工烘干環節,再到數字營銷和一物一碼的質量追溯,平陰玫瑰通過數據呈現給消費者一瓶玫瑰精油從種植到加工到成品整個過程,讓消費者明白為什么這瓶精油能賣這么貴,從而提升品牌價值;與此同時,銷售數據反過來影響供給側的一產和二產,指導花農選擇玫瑰品種、優化加工廠工藝流程,使得原本是農產品的平陰玫瑰,達到工業品“精益生產”的高度,這背后就是數據的自由流動,覆蓋了整個產業鏈一二三產各個環節。
“數據場景千變萬化,數據種類千差萬別,但是數據價值釋放的路徑清晰可循。”張帆表示,浪潮卓數愿秉承數據價值觀,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助力山東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