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4-13 22:19:04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3日訊 為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近日,山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赴泰安、濟寧兩地,分別對寧陽大汶河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和曲阜九仙山森林生態系統展開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這是今年3月以來,科研團隊第二次赴該區域開展相關的野外調查工作。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什么是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和多樣性,它包括了陸地、海洋和其他的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之間復雜的生態變化過程。它又可以分為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遺傳基因的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則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基礎,又被稱為“自然界的人口普查”,對摸清生態資源和環境家底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的基石,我們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就是為了摸清家底,了解我們的生態環境中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從而為我們后期有針對性地對該生態系統進行保護,提供一個重要的科學基礎。”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杜遠達告訴記者,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的目的,就是要將調查區域內完整的生物多樣性情況,給它展現出來、調查出來。通過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可以從多個方面,建立完整的、立體的生態環境指標。
這只鳥兒不“普通”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身大汶河省級濕地公園
“快看,那是什么?”在杜遠達老師的提醒下,山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的成員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對著天空中盤旋的鳥類進行拍攝。經過放大后仔細辨認,杜遠達老師確認他們拍攝到的鳥類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普通鵟。
普通鵟雖然名字帶有“普通”二字,但它們對生態環境卻十分挑剔。作為一種猛禽,普通鵟主要以嚙齒類動物、小型哺乳類動物以及小型鳥類為食。只有在一個地域的食物充足時,它們才會出現。據山東師范大學東營研究院教授孔強回憶,在今年3月份開展的大汶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他們同樣發現了普通鵟的身影。
“鳥類作為生態環境好壞的重要指示,其種類和數量可以反映出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杜遠達介紹,寧陽縣大汶河省級濕地公園屬于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鳥類的多樣性和保有量,能夠反映出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濕地又被稱為鳥類的天堂,為鳥類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食物、水源和棲息場所。隨著大汶河流域水質的提升,魚類和大型底棲生物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鳥類種群數量的增加也成為區域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重要佐證。”
這次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不僅發現了普通鵟,科研團隊成員還在濕地公園內拍攝到黑翅長腳鷸、環頸雉、綠翅鴨、斑嘴鴨、赤麻鴨等二十余種鳥類。孔強告訴記者,“在寧陽縣大汶河省級濕地公園,一天的時間里就觀測到27種鳥類,這在我們出發前是完全沒有想到的,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質量確實在不斷改善。”
土萌土萌的名字卻能入藥 曲阜九仙山上的“山間精靈”
“你看這個藍紫色的花非常漂亮,形狀像天鵝一樣。”杜遠達用手指著路邊的一叢植物告訴記者,它的名字叫“小藥八旦子”,是一種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別看它的名字略顯土氣,它橢球形的塊莖卻可以入藥,有人稱它們為“山間的精靈”。隨后,杜遠達用攜帶的小鋤頭,展示了植物標本采集的完整過程。
“對于森林生態系統來說,我們會重點關注喬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等。不同的植物,花期不同,植物開花時是最容易被識別的時候,所以我們選擇在春天開展對植物的調查工作,例如采集像老鴉瓣、角茴香以及一些十字花科類的植物。”杜遠達告訴記者,生物多樣性調查是一個連續監測的過程,通過有規律的采樣調研,進而形成時間序列,從而獲得采樣區域內客觀、完整的數據。
在曲阜九仙山風景區內,山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還捕捉到絲帶鳳蝶、灰絨麝鳳蝶、螳螂(繭)、馬蜂等各類昆蟲十余種。山東師范大學東營研究院教授孔強告訴記者,在近些年的調查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受到這里的生態環境質量是有明顯改善的。“接下來,我們在黃河流域將會進行更多的濕地生態監測,并從生態學的角度,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變化轉化為一個具體的結果,通過這樣的結果來更好地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客觀、全面、科學地評價生態環境狀況,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和大量的數據支撐。下一步,山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還將對泰安和濟寧兩地,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摸清生態家底,守護綠水青山。
閃電新聞記者 張雨 劉桓廷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