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5-02 12:49:05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日訊 “盡我所能,幫助他人,為服務社區貢獻青春力量!”近日,“在煙臺 正青春”煙臺市“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啟動儀式上,100多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代表進行莊嚴宣誓。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啟動以來,山東共青團聚合市縣(區)、高校力量,鏈接高校項目資源與社區服務需求,逐步探索完善機制、豐富路徑載體,組織動員全省17萬名高校團學骨干、“青馬工程”學員、團員青年參與社區實踐活動,有效解決了地方基層社會治理缺人手、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缺場景的突出問題。
全省總動員,搭建“校社”結對平臺
“趁青春、進社區”。近日,團山東省委、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的工作方案》,召開全省“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工作部署視頻會議,在高校聚集的濟南、青島等6個市率先試點,并依托山東省學生聯合會微信公眾號平臺開設“大學生社區實踐”專欄,多措并舉動員地方基層和高校團組織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各地、各高校團委第一時間行動,細化落實要求,構建供需雙清單。
團威海市委建立“高校團支部+社區+社會組織”結對共建機制,組織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外事職業學院等6所高校的724個團支部與社區完成結對工作,累計覆蓋屬地26.5%的高校團支部。
青島西海岸新區團委聯合8所駐區高校組建鄉村振興高校服務聯盟,成立21支志愿服務隊、15支專業服務隊,設立鄉村振興高校人才實踐服務基地,服務項目涵蓋鄉村規劃、建筑設計、農業產業發展等六大領域,助學、助醫、助殘、助困等17項公益方向。
處理“學社銜接”、智慧團建系統錄入、完成街道安排的工作……作為聊城市東昌府區古樓街道團(工)委兼職副書記,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研究生臧桂芝會根據社區需要,組織不同班級團支部和興趣愛好社團的同學們在社區開展“點單式”活動。經歷這些工作之后,臧桂芝評價自己的成長“突飛猛進”。
“我將學校特色志愿服務工作延伸到了社區,形成了帶動社區文明、社區文化、社區服務和社區安全穩定的‘一進四帶動’模式。”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在校研究生輔導員申雅雯掛職青島市南區八大關街道紅島路社區團干部后,致力于為基層社區治理“搭把手”,同步推進志愿服務進社區,帶動300余名團員青年參與大學生社區實踐,總服務時長超2000小時。
今年以來,山東各級團組織進一步完善“校地對接”模式,已逐步構建起市縣團委主導、高校團委配合、鎮街青工委落實的協同聯動、雙向賦能模式,建立了鎮街與院系結對、社區(村)與班級(社團)團支部結對的工作機制,就近就便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相對穩定的結對關系。
雙向賦能,一場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
社區治理、鄉村振興呼喚青年的參與,同時也必然是經過實踐鍛煉培養造就青年的舞臺。這是一場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
當濟寧阜橋街道年輕的街區遇上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當千余名大學生深入基層社會治理“第一前線”,高校充沛的人才資源與街道社區高質量發展緊密相融,共贏觸手可及。據阜橋街道青工委副主任、團工委書記呂美霖介紹,街道團工委、社區團委積極為高校師生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像招待客人一般,為大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實踐提供咨詢指導、經費保障、活動陣地等多方面的便利條件。目前,指導劉莊社區網格團總支等32個團組織已與16個學院團組織、21個大學生社團開展“一對一”結對,各社區黨委每年將在服務群眾經費中列支不少于3000元用于大學生到社區實踐,構建起校地團青組織協同發展機制,形成了團組織支持、大學生主動、社區群眾歡迎的良好局面。
山東各地聚焦大學生社區實踐過程中的所需所盼,積極爭取和統籌本地資源,不斷優化政策支持、人力投入、物力配置等多維度保障機制。
團濟南市歷下區委聯合宣傳部、民政局制定考核細則,月小結、季評估、年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項目資金支持、項目負責人兼任職務掛鉤,對優秀學生給予表彰獎勵,并向學校推薦。團淄博市張店區委動員青企協會員單位,設立“志愿服務獎學金”,“區團+校團”團團聯合,提升大學生社區報到活力。
圍繞文明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公共安全、困難救助等基層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出計獻策;深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常態化為中小學生提供課后服務;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調研,形成調研成果;以書法、繪畫、歌曲、舞蹈、話劇等多種形式,面向基層群眾開展公益性文化宣傳活動;協助街道、社區團組織開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等。
近期,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王浩經常前往濟南市長清區常春藤社區,利用“四點半課堂”為青少年普及垃圾分類等知識,幫助社區青少年樹立環保意識。服務過程中,王浩對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宣教產生了更深的理解。
社區搭建平臺、提供機會,成為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大學生發揮所長、做些實事,成為深度參與社區基層治理的一分子。
項目化實施,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主動參與、傾情奉獻、深入基層、傾聽民心,沉淀對家鄉的真摯情感,埋下畢業后“反哺家鄉”的種子,考驗的是實踐活動的“舞臺搭建”,需要建立長效化推動機制。
團濟南市章丘區委持續推進“青春小網兜”項目,積極推廣“青年+網格”工作理念,瞄準駐地高校學生群體,靈活運用社會治理的“針”,把青年“串”在網格治理中,組建“青字號”網格服務團隊,實現“網格吹哨、青年報到”,形成了基層治理整體合力。
山東各縣(市、區)團委把握好時間節點,針對社區和居民的專業化需求,與高校開展項目化合作,按照日常課余時間常態化報到、寒暑假期集中式報到、重大活動階段性報到等不同方式,圍繞理論普及宣講、紅色文化傳承、就業實習見習、社區志愿服務、文明城市創建等7個方面,找到能力特長“匹配”的大學生,讓大學生精準上崗、舒心實踐。
山東理工大學積極爭取社會資源,與招商銀行淄博分行聯合開發大學生社區報到及社會實踐信息化管理平臺,探索實現學生實踐全過程“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構建起了“供需對接-宣傳發動-項目實施-評價總結-品牌凝練”的全鏈條工作體系,著力將該系統打造成“三全育人”的實踐育人全鏈條平臺。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建立全過程評價考核機制,設置第二課堂成績單專屬分類,定期認定導入服務學時;在團支部“10+”任務清單中加入社區實踐,作為團支部考核監測點和團員青年團內評優、推優入團入黨重要參考。
山東財經大學常態化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三千計劃”,深入社區(村)、企業,在實踐中了解省情、國情、世情,在實踐中接地氣、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山東財經大學團委書記王曉迪認為,“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是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大學生上好“大思政課”的重要一環,暢通了校地團組織協同實踐育人的“神經末梢”,構建起了校地團組織協同育人的“評價閉環”。
下一步,山東共青團將依托“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項目,著力建好校地結對機制,進一步優化實踐場景體驗,策劃常態工作項目,做好實踐服務保障,做到變節點性為常態化、變單次活動為持續項目、變零散性為專業化、變活動思維為育人實踐、變單打獨斗為協同聯動,不斷推動社區實踐活動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
閃電新聞記者 李玲 通訊員 董云宇 張晨航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