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31日訊 山東教育出版社主辦的“閱讀革命故事,傳承紅色精神——《追花的人》新書發布暨作品研討會”29日在書博會會場山東館召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資深出版人劉海棲,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劉玉棟,著名作家、自由撰稿人張嵚,與全國著名作家、紅軍題材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本書作者張品成,圍繞紅色兒童小說《追花的人》的內容特色、創作背景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工作部主任丁莉,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少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岫青,小學高級教師張麗娟,山東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晉,山東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宋剛,山東教育出版社社長楊大衛,總編輯孟旭虹、副社長齊飛等出席活動。活動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資深自媒體人張嵚主持。
劉海棲表示,張品成是一位洋溢著熱情的作家,三十年如一日地創作各種紅色題材的小說,從寫作方面保持初心,將自己對紅色主題的熱愛寫進書中,把感動和熾熱的情懷帶給每一位讀者。從出版人的角度來講,做張品成老師的出版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把最正直的觀念傳遞給孩子們,從書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劉玉棟認為,《追花的人》的創作靈感源自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環境,書中主角“寬田”“季米”的名字設計巧妙,都與土地有關,這體現了作家與鄉土的關系。用方言寫兒童文學的作家少之又少,而張品成卻做到了,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字里行間散發著鄉土的氣息,讀者朋友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充滿客家民風民俗的贛南水鄉。
張品成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歷程。他表示,自己的童年經歷決定了自己創作文學的方向,從客家鄉民的身上學到了紅軍精神,這是一種堅韌,是一種不屈,是一種向上迸發的力量,我的創作目的是把這些精神傳遞給讀者們,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
對于怎樣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張品成表示,語言和語境是關鍵,首先,文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恰當的語言表達能讓作品更加出彩,這也是我在小說中使用客家方言的原因;其次,好的語境能使孩子們提升閱讀興趣,從中激發寫作靈感。
本書以20世紀30年代贛南水鄉的少年寬田與父親季米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跌宕命運為主線,講述了他們在危難關頭,救助受傷的紅軍戰士,并在國民黨藍衣隊的圍追堵截下,掩護受傷的紅軍戰士轉移,最后終于等來了紅軍救援隊的故事。季米和寬田也由最初對戰爭的懵懂轉變為因親身經歷戰爭的風云而種下革命理想的種子,以一種特殊方式完成了自身的成長。
充滿客家民風民俗的贛南,古老而精妙的圍屋建筑,密不透風的封鎖,寧死不屈的犧牲……小說展現了革命黨人威武不能屈的堅定信仰,普通百姓善良淳樸的美好品德,國民黨人認清現實后的幡然醒悟。本書的敘事貼近那個水深火熱的時代氛圍,用故事詮釋了少年艱辛的成長之路,將堅忍、樂觀、奮進刻進年輕一代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