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 作為制造強省、海洋強省建設的堅實支撐和強勁動力,山東高端海工裝備產業正在跑出藍色“加速度”。近日,《山東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發布,提出要著力夯實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體系,打造高端海工裝備“山東樣本”。這意味著,山東高端海工裝備產業未來將進一步加速發展,更多產業機遇也將隨之開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以制造業立省、并加快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的山東來說,大力發展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產業,既是優勢所在,也是未來所向。
山東擁有3500多公里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稟賦,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借助這些資源優勢與區位優勢,近年來,山東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產業體系趨于完善,協同創新與綜合配套能力日漸增強,初步建成了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裝備制造三大海洋制造業基地。
這期間,一系列大國重器的誕生,讓世界看見山東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的“硬核品質”。無論是填補國內空白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還是實現了中國在可燃冰開采領域“零”突破的全球最大、作業水深最深、鉆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1號”,抑或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都是山東高端海工裝備制造向國際最高水平邁進的生動案例。
在這樣的基礎上,山東提出打造高端海工裝備“山東樣本”的目標,可謂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圖/“藍鯨1號”
山東提出,到2025年,將攻克一批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國之重器”和關鍵技術裝備,打造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海洋工程裝備產品體系,海洋能源開發、海洋漁業、深海采礦、海上文旅、海上航天發射等新型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形成新的領先優勢。
目標明確,路徑更為清晰。在保持既有優勢的前提下,山東提出將加快提升研發設計和深水鉆井系統、海底采油裝備等關鍵配套能力,鞏固山東在深水及超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等海洋油氣開發裝備總裝建造優勢;布局適應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需求的前沿海工裝備,大力發展海洋新能源、深遠海養殖等新型海工裝備;推動海工裝備高質量發展在山東先行先試,打造有技術含量、品牌影響力、國際競爭力的“山東海工”。
科技創新是建設海洋強省的根本動力。閃電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實施方案》在科技創新方面著墨頗多。比如建設亞歐現代海洋產業技術及裝備研究院,打造北方海洋工程研發基地和海工領域創新中心;比如充分發揮嶗山實驗室、海工裝備科學基礎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圍繞產業鏈集聚高層次人才團隊,開展前沿基礎、關鍵核心和工程技術研究,全面提升產業鏈原始創新能力;再比如壯大一批以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為研究方向的人才隊伍,培育一批以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為研究領域的青年創新團隊等等。
堅守源頭核心技術創新,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這一系列措施,彰顯出山東高端海工裝備產業乘勢而上求突破、發奮圖強開新局的魄力和遠見。
依海而生,向海圖強。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以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為主攻口,山東聚力打造高端海工裝備“山東樣本”,將在全新賽道上塑造著“山東智造”新優勢,推動高端海工裝備產業在山東進一步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