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6日訊 元朝劉祁的《歸潛志》曰:“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燒瓷大約始于唐代,由于唐代時窯場所在地屬于定州,固稱定窯。定窯初期主要受邢窯影響,邢窯不尚裝飾,故早期定瓷也大多光素無紋。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定窯是唯一具有裝飾紋樣的瓷器品類,也是唯一以精美白瓷聞名于世的瓷窯。
定窯白瓷胎土細膩,胎質輕薄,釉色晶瑩透明。細潤光滑的釉面,白中微微泛黃的象牙色澤使其逐漸被世人追捧,雅致絕倫的紋飾,精構纖巧的造型,為它增添了更多藝術元素與典雅氛圍。萌芽于唐朝的定窯,經過晚唐五代的發展后,除了掌握生產不同器型的高檔白瓷技術外,還開始注重對器物的裝飾。經過北宋早中期的學習模仿,定窯開始進入了裝飾藝術的轉變期,直到北宋晚期,定窯白瓷的技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裝飾內容及工藝日益豐富,一舉躍居全國諸窯之首。
定窯白釉瓷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袒ㄑb飾工藝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陶瓷裝飾的主要技法之一,在宋代陶瓷裝飾中極為普遍。北宋后期,定窯采用先進的覆燒法取代了傳統的匣缽正燒,因此胎體可以做得更加輕薄,對刻花的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于智慧的定窯工匠對刻花工具以及刻花技法做了重大改進,形成了刻劃結合、刻印結合、深淺有致、生動流暢的獨特風格,定窯刻花工藝從此進入了高度成熟階段。
裝飾題材極為豐富是此時定窯刻花瓷器的一大特點。除了蓮瓣紋、纏枝花卉等傳統紋樣外,還出現了大量反映現實生活內容的圖案,包括植物、動物以及神禽異獸等。動物題材中以魚紋最多,構圖形式花樣繁多,常見的有水波游魚、水藻游魚、蓮荷游魚等。
圖|宋 定窯白釉刻花大碗 山東博物館藏
山東博物館藏宋代定窯白釉刻花大碗器形碩大,碗壁厚薄均勻規整,胎體輕薄,芒口、圈足,器身內外及碗底均裝飾化妝土、施白釉。碗外壁陽刻兩組上下交錯蓮瓣紋,每片蓮瓣中部有折痕,瓣邊線采用斜刻刀法讓邊線具有明顯的寬厚度,使蓮瓣更具立體感。碗內壁用寬劃線表現魚藻,用平行細劃線表現水波紋。另刻一條擺尾游魚于水波魚藻邊,魚形象刻劃清晰簡潔生動。
圖|宋 定窯白釉刻花大碗內部魚紋
這件宋代定窯白釉刻花大碗紋飾裝飾善用刻、劃簡單裝飾法的變化表現立體生動的造型,蓮瓣、魚藻紋均為定窯中經常采用的裝飾題材,自然活潑,巧妙地展現了蓮荷游魚悠然自得的畫面。整個畫面深淺有致,疏密得當,刻花清晰流暢,刀法極為嫻熟,充分體現出定窯刻花熟練的技巧和超凡的藝術表現力。
“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
定窯白瓷,猶如瑩玉一般
用極簡之美打動人心
行云流水般的刻花技藝
又增添了靈動與灑脫
為千年窯火的傳承
記下了低調又高級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