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17-05-10 08:06:05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
5月8日,“5·12護士節(jié)”來臨之際,記者來到了市立醫(yī)院東院區(qū)地下一層消毒供應中心,見證了每天大量來自臨床使用過的可復用診療器具在這里“重生”的場景。從手術(shù)用的錘子、拉鉤,小到一枚幾毫米的螺釘,但凡進入到消毒供應中心的器械和器具,都會進行細心清洗、滅菌等高規(guī)格的消毒過程。
清洗好的器械,進行分揀、歸類后,逐一打包裝車。
95后辛琦是這個科室年齡最小的護士,也是個純爺們,他的工作就是把樓上各科室使用過的器械進行初步清洗、分類。辛琦告訴記者,“在消毒供應中心回收是第一關(guān),護士們接觸的都是患者使用后的器械器具,有潛在的感染風險;清洗是基礎(chǔ)關(guān),人工分類和初步清洗之后,再用大型清洗機進行機械清洗,護士們要忍受化學清洗劑的味道;檢查包裝崗位要確定每一把器械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完善,再按照臨床需要進行包裝;最累的工作崗位是消毒,消毒員(承擔消毒工作的護士)每天清晨六點半之前就要到科內(nèi),開始檢查滅菌柜各項指標,然后把包裝好的物品擺放到大型推車上,推進滅菌柜進行滅菌。每一車器械大約120公斤,而一車手術(shù)敷料大約要150公斤,每天要滅菌30鍋左右的物品,也就是說,消毒員每天要推幾千斤的物品,還要忍受滅菌柜的噪聲和高溫;最危險的崗位是發(fā)放,要把經(jīng)過134℃高溫滅菌后的推車從滅菌柜中拉出來,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燙傷。”
該科室的劉護士長表示,“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可以歸納為十個步驟: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包裝、滅菌、存儲、發(fā)放,這十大流程說起來簡單,可是每一個流程中都有無數(shù)的細節(jié),仔細算來,一件器械要走三十多道工序。每天幾百個器械包、幾千件器械,都是經(jīng)過重重把關(guān),才能投入到臨床,使用到患者治療中。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們用慎獨的精神和嚴謹?shù)膽B(tài)度,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據(jù)了解,在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工作人員最愁的季節(jié)是夏天,雖然有空調(diào),但因為有高溫滅菌柜,柜外大約要40℃左右,在其周圍就是站著不動也會大汗淋漓。護士們感覺最好的時候是午飯、下班的時候,因為能走出科室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畢竟在地下工作太久,上面啥天氣也不知道,需要放松一下。5月12日就是南丁格爾護士節(jié),本報祝愿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多年和剛加入這個行業(yè)的護士們節(jié)日快樂,愿他們做好白衣天使這份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