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17-06-04 11:30:06
昨日,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智能海上漁場順利交付。
原標題:全球最大深海漁場“青島造”
早報訊 昨日,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在位于西海岸新區的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順利交付。該項目是武船利用前沿技術促進海洋養殖產業發展的重要成果,是在全球海上漁場裝備制造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加快融入“一帶一路”、推動漁業養殖從近海養殖向深海養殖的“裝備革命”。
全球首個智能海上養殖裝備
全球首個智能海上養殖裝備——挪威海上“漁場”項目,是集挪威先進養殖技術、現代化環保養殖理念和世界頂端海工設計于一身、現代化全自動的海上養殖裝備,為該領域全球首例研發項目。作為全球首個現代化、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總高69米、直徑110米、空船重量7700噸,可抗12級臺風,使用年限25年。開發區公安分局薛家島邊防派出所民警也全力做好周邊保衛工作,為項目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由3-7人即可操控,一年養魚150萬條。 ”項目負責人介紹,挪威海上漁場項目配備了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智能養殖系統、自動化保障系統和高端深海運營管理系統及對應子系統。其中,智能養殖系統包括魚苗投放系統、魚苗進食系統、營養均衡系統、生物光調控系統、魚群實時監控系統、自動捕魚系統,高分子漁網保護系統、送氧系統、除虱系統等;自動化保障系統包括漁網自清潔系統、死魚收集系統、死魚物質分解、水文監測系統等;高端運營管理系統包括自適應升降系統、深海定位系統、通訊導航系統、動力系統、中央控制系統、物資補給系統、消防救生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生活娛樂系統等。
在研發制造過程中,該養魚平臺融入了生物學、工學、電學、計算機、智能化等技術,安裝各類傳感器2萬余個,水下水上監控設備100余個,生物光源100余個,將復雜的養殖過程控制變得異常簡單和準確。
多項技術創新填補國內空白
據武船技術負責人介紹,作為世界上首個現代化、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研發項目,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在研發、建造過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填補了國內海工行業的多項科研和施工空白,為海工行業提供了珍貴的技術資料和成功經驗。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的旋轉門系統,在研發制造上創造了多項業內新紀錄。有別于其它已建、在建的養殖裝備,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是自動化、智能化的末端“執行”裝置,承載著漁網清洗、活魚自動驅趕和捕捉、底部死魚收集、防虱等漁場主要功能,獨特性和科技含量在國內海工行業內前所未有。這一新型的旋轉門系統在精度上要求極高,直徑110米、重達數百噸的門形框架,能夠以中央立柱為中心,在周長300多米的平面上,以毫米級的精度在軌道上自如運轉,無論是旋轉門自身還是旋轉軌道,都在精度上創造了業內前所未有的高度。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結構的大塢搭載過程,如同“堆積木”。要將預制好的26個巨型分段節點、13根超長立柱、7個大型浮體分段、12個“X”型中間加強結構、12根底部放射型分段、24個環形支撐、6個頂部交叉梁、1個重數百噸的上層建筑,在確保旋轉門精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過精心吊裝,完美地組合成一個直徑110米,高69米的“海上巨無霸”。而要完成這項工作,難度如同“象鼻繡花”,充分體現了武船的尖端科研水平、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及參與各方高度緊密的協同合作能力。
海產養殖行業引領技術革命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項目的業主薩爾瑪公司,是挪威海產品養殖的上市公司,三文魚養殖量占挪威市場的20%左右,總資產達12億美元。挪威的海產養殖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養殖全球領先,三文魚供不應求。近年來,在綠色環保理念指引下,針對近海密集養殖魚病多發等問題,挪威政府及漁業養殖行業一直致力于深海養殖的技術研發,并因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催生了一個新的行業領域——智能海上養殖裝備市場。
業內專家指出,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交付的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項目,是海上養殖的“劃時代”裝備,將在海產養殖行業引領技術革命、促成產業飛躍,推動漁業養殖從近海養殖向深海養殖加速轉變,從網箱式養殖向大型裝備式養殖加速轉變,從傳統人工式養殖向自動化智能化養殖加速轉變。
挪威海上漁場養魚的建造成功,為我國企業全面進入這一市場開了一個好頭,讓挪威海上養殖與“中國制造”深度對接,成為“一帶一路”典型案例。(記者 劉海龍 通訊員 張進剛 王守德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