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母網
2017-07-06 11:12:07
煙臺某高校大學生小張(化名)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只是幫師哥閆某刷了一次單,卻背上了不輕的債務。和小張一樣,前段時間,這所高校的其他29名大學生,也同樣陷入了“名校貸”騙局。7月4日,煙臺萊山警方將追繳的40多萬元的贓款全部返還至30名學生手中,學生的損失全部追回,犯罪嫌疑人李某、閆某、初某、孫某已被檢察機關移送起訴。
今年3月15日,煙臺市公安局萊山分局黃海派出所接到轄區某高校20多名學生集體報案,稱他們被自己的同學李某、閆某以辦理“名校貸”貸款的名義共騙去人民幣30多萬元。案情重大,黃海派出所民警立即對此案開展調查,根據被騙學生提供的情況,民警很快找到了嫌疑人李某和閆某。
學生騙學生,騙走這么多錢,還真是不常見。在偵查過程中,民警查清了兩人騙取學生錢財的關鍵點。李某,轄區某高校學生,平時喜歡攝影,是校攝影協會的主力,經常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拍照片、視頻。因為這個關系,李某結識了同樣愛好攝影的閆某。都說攝影這個愛好很“燒錢”,大學生活沒有什么額外收入,僅靠著家里每月給的生活費,兩個人可“燒”不起昂貴的攝影設備。
李某被抓
2015年12月,李某認識了從事網絡貸款業務的初某和孫某,向兩人申請了“名校貸”“花兒朵朵”等多個網絡貸款,暫時解決了“個人財政赤字”。之后,李某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四處以打欠條借錢的方式,找同學辦理網絡貸款,再用后邊貸款的錢還前邊貸款的錢。至2016年9月,李某共欠同學借款40余萬元。 慢慢的,即便是拆東墻補西墻,李某也很難還上錢。不敢跟家里人說,也不能再去找同學借。窘境之下,李某便萌生了一個“生財之道”。利用閆某在學生圈的活躍度和知名度,讓他去找同學以幫忙“沖業務量”、“刷單”為由,進行網絡貸款。李某還說,貸下來的錢,每一筆都會給閆某提成,并且向閆某保證學生的貸款自己按時償還,讓他不用擔心。閆某一聽,這事兒有利可圖,好像也不違法,也沒有社會危害性,便滿口答應下來。為了能讓同學信服,李某還把初某和孫某發展進來,充當“操盤手”,同時給每個下載APP刷單的同學,都能獲得100-300元不等的“好處費”。
2016年11月,閆某便找到了師弟小張,稱自己代理了一個APP,只需填寫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注冊一下,就能幫他刷個單,充充業務量。在小張印象里,閆某是個不錯的人,也是個值得信賴的師哥。所以,當閆某提出這一要求后,小張沒過多遲疑,便答應了他。第二天下午,小張來到和閆某約定的教室,看到了同行的李某、初某和孫某。閆某簡單介紹后,便讓初某和孫某趕緊“干活兒”,把小張的信息錄入,同時,還拿起手機,讓小張錄了一段視頻,大致內容是“根據條款,本人自愿貸款1.5萬元,如果還款日還不上……”這時,小張才反應過來,師哥閆某代理的是一個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的貸款APP,但關于貸款性質、貸款數額、償還程序等,閆某卻解釋得模棱兩可。這會,小張有點犯嘀咕了,擔心出現問題,不再想幫忙??闯鲂埖倪t疑,李某開腔了,“就是走個程序”,完事后,就在后臺將他的數據刪掉,不會留下任何記錄。礙于同學情面,小張還是完成了貸款流程。
微信聊天截圖
幾天后,小張的銀行卡里收到了一筆貸款。隨后,閆某打電話讓他把這筆錢轉給自己。錢轉給閆某后,小張認為,等閆某還了貸款,刪了數據,這事就結束了,想到這,小張依舊沒起疑,閆某也如當初承諾的將還款截圖發給了自己,還給自己轉賬150元的好處,這更打消了小張的顧慮。直到今年3月,小張的父母和老師收到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和催款短信,催促小張償還貸款,每月要還600多元錢,而且已經逾期三個月沒有償還了,信息反饋到小張有點懵了,這錢不是給了師哥閆某了嗎,為什么還要讓她來還款?
帶著這個疑問,小張找到了閆某,已經得了利的閆某早就不管小張這回事兒了,把責任全部推到了李某身上。一個月需要償還600多元錢,本來自己家境就一般,生活費剛剛夠用,還有承擔這么重的貸款,小張艱難的償還了逾期的貸款后再也無力維持……。
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民警提醒: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互聯網貸款層出不窮,因互聯網貸款資金使用靈活,審批程序簡單,吸引了不少大學生的目光,滿足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但大學生幾乎無經濟來源,亦無分辨意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經濟自我控制能力差。對此,建議在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信息安全和維權意識,同時不要輕信貸款平臺的誘惑,應在家長和正規金融機構的正確指導下理財和消費,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