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06 16:26:08
生活在微山湖上的漁民,祖輩以船為家,哪里有魚,哪里就有漁民的行蹤,長期的水上生活使他們與陸地居民形成了半隔絕狀態,也就形成了獨特的湖上生活習俗,如敬龍王、敬荷花……在這些習俗中,漁民的婚俗更是別有特色。
娶親之日,紅紅火火的迎親船在嗩吶伴奏下朝新娘家所在的連家船駛去。迎親船雙篙雙槳,篙梢纏裹紅綢,由兩個小伙子撐著。新郎穿著一新,立于船頭,另有兩個男青年手執火炬立于兩側。
男方連家船一般在婚禮的前一天靠泊于距女方船不過百米的湖面,因而篙起篙落,不一會兒就到了女方連家船邊。新郎、新娘披紅戴花,手拉著手踏上迎親船,后邊一小伙子打著一紅一綠兩把傘,罩在新人頭上,據說這兩把傘就是虛擬的“轎”。迎親船的后面,是送親船,船上載著打扮漂亮的漁家姑娘;緊跟送親船的是新娘的嫁妝船。迎親船隊在漁民的歡聲笑語中,漸漸靠近了新郎的洞房船。待兩船并攏,新娘手持火炬,踏上新郎家的船,將火炬送進船上的灶膛內。拜天地的地方設在船頭。漁家的船頭被視為神圣的地方,熱鬧的結婚儀式之后,喜宴開始了。
漁家的婚宴也是在船上,賓客們分別在一只只船頭上坐席,坐席船用纜繩連著,一條船開一桌,一排船可開七八桌,廚子船專設,送菜用小船,兩個小伙兒一個棹船一個端碗上菜。
喜宴多是十大碗,獨有媒人席是十三大碗,稱為“十三太保的席”、“大席”。媒人席上,大件“糖熘鯉魚”上桌后,媒人要一筷子把魚鰓花子里面形似小鯉魚的軟骨夾出來,再拿小紅繩將“小鯉魚”系上,放在桌上。這“鯉魚”非常奇特,為微山湖特有,比其他地方的鯉魚多出兩根短須,酷似4個鼻孔,因而被人們叫做“四鼻鯉魚”,視為吉祥之物。在人們說媒成親時,四鼻鯉魚更是必不可少。在微山湖,媒人說媒時不說做媒,而說吃你的大鯉魚。大媒做成之后,新郎在給媒人的“謝媒禮”中一定會有兩條大鯉魚,而婚宴上沒有鯉魚,更是會被人恥笑。另外,漁家宴會,言談話語還有一些忌諱。如禁忌說“翻”字,“淺”字,“無”字等。因為“翻船”、“擱淺”、“無魚”都是漁民忌諱的言語。
喜宴之后,新娘當日回門,在娘家船上吃過飯之后,當晚返回夫家。值得一提的是,婚禮如若在豐收或年節時舉行,新人家會請來歌舞班子助興。幾十條連家船,首尾相接,組成水上舞臺。是時,漁民們載歌載舞,時而一唱一和,時而一唱眾和,婚宴常常通宵達旦……
微山湖上的漁民常年在水上生活,他們按傳統組合方式結成“船幫”,一個個船幫組成了水上漁村,漁民婚姻一般都是由媒人說合而成。解放前,“同幫通婚”是漁家兒女歷代恪守的婚習。雖然漁民被統稱為“船幫”,但船幫之內又可細分。有的玩槍,以漁獵為生,稱作“槍幫”;有的玩網;以捕魚為生,稱為“網幫”;有的以籃為生,靠籃撈魚,稱為“籃幫”;有的用船經商,稱為“大船幫”。漁家的婚姻制度也是建立在這船幫區別的基礎之上的,不同的幫,男女之間不能隨意通婚,這雖無明文規定,但千百年來約定成俗。
同幫通婚,現在看來,似乎有悖于情理。其實,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漁民以船為生,漂泊而存。不管哪種船幫,總是以船為家,漂泊而居。常年生活在湖上的漁民,同一職業的船幫,必然漂泊在一起,捕撈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也有槍幫的小伙,愛上了網幫的姑娘,但到頭來,總是以告吹而終結。試想,槍幫的漁民,習慣于駕窄條小船,手中武器是長楫和槍,夜間作業,白天休息;而網幫漁民,習慣于撒漁網,布箔陣,下漫籃,白天捕撈,夜間休息。兩個不同“工種”的青年男女硬結合在一起,而又必須在同一條船上生活,不頂牛才怪呢。
在漫長的歲月里,清清的微山湖水孕育了湖區多樣的文化。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700多年的運河發展史,形成了南北交融的漁鄉風情,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跡。世代相承的漁獵生活習俗,陶冶了湖上漁家人的情操,彰顯了湖區文化獨特的民俗韻味。
(文/李海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青未了刊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