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8-07 20:17:08
文|劉廣闊
1965年,為了歡迎李宗仁從海外歸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歡迎宴會。
宴會上,周恩來對著名導演、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的成蔭說:“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有兩件事可以拍成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軍在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大捷,一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先生為故事片《血戰臺兒莊》題詞
幾經輾轉,1986年2月,《血戰臺兒莊》的電影劇本在經過前后12次修改之后,由廣西電影制片廠投拍,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楊光遠執導。農歷大年初六,滿載著攝影器材和各種物資的9輛汽車從廣西南寧出發,浩浩蕩蕩開赴山東。
伊文思在臺兒莊拍攝
影片開拍前,適逢80歲高齡的荷蘭紀錄片大師伊文思訪華。當年臺兒莊戰事接近尾聲時,伊文思等外國記者曾探訪臺兒莊,用攝影機為中國抗戰留下了珍貴的史料。在后來的電影《血戰臺兒莊》中,諸如“人梯渡橋”、“運河鏖戰”等許多動人場景,都取材于這部紀錄片的真實鏡頭。
時事變遷。1986年距離臺兒莊戰役過去了近五十年,臺兒莊城區今非昔比,已經沒有了當年的街道建筑,大量外景需要重建,尤其是戰場外景地始終沒有找到。
導演楊光遠
正當導演楊光遠發愁之際,有人告訴他,棗莊市郊區有一個村子叫王溝,那里基本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魯南村居。因為多年煤礦開采,地表塌陷,房屋墻壁出現裂縫,村莊即將搬遷。楊光遠非常高興,當即和劇組工作人員前往王溝村考察,之后與地方政府協商,劇組在王溝村搭建電影外景建筑。
村民劉鳳海回憶,1986年春節剛過,村民們的棉衣還沒有脫下,《血戰臺兒莊》劇組就在王溝村(老村)開始了外景建筑搭建工作,包括臺兒莊大街、關帝廟、飛機場、戰地醫院、戰壕、染坊等。當時搭建的大街外景是微型建筑,房子只有一米多高,磚頭只有火柴盒大小,街道里酒樓、糧店、藥店、雜貨店、住房等等一應俱全。
影片《血戰臺兒莊》拍攝現場,導演翟俊杰為扮演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來(右一)、湯恩伯扮演者張銘煜(右二)說戲。
副導演翟俊杰那時住在劉鳳海家的隔壁,他常與翟俊杰聊天。翟俊杰說:“這個電影在你們村搭建了這么多外景,用了那么多人員、設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空前的。”當時,時任濟南軍區政委遲浩田,派出了在全軍都威名遠揚的優秀部隊參加拍攝,使敵我兩軍拼刺刀的場面,拍得十分真實感人。導演楊光遠回憶說:“當時,濟南軍區步兵營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從濟南軍區派出來的戰士都非常好。為了節省,在拍攝戰爭場面時,我們力爭少用兵。我用長鏡頭拍攝,能把200人的部隊,拍得感覺像成千上萬的人。”
作為一部戰爭片,場面塑造極為重要。為了再現臺兒莊戰役的真實場景,導演楊光遠決定全部采用外景拍攝,沒有任何棚內戲。這在當時許多導演為節省成本將內景當外景拍的情形下,對于實力并不強的廣西電影制片廠來說難能可貴。也正因為這樣,《血戰臺兒莊》的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有壯烈的大場面,又有催人淚下的細節描述。
《血戰臺兒莊》劇照
當時,影片爆炸場景全部采用TNT。因為即將搬遷,王溝村大片廢棄的老房子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用導演楊光遠的話說,簡直是“想怎么炸就怎么炸”。村民劉鳳全當年在《血戰臺兒莊》里扮演一個國民黨陣亡士兵,他回憶,因為影片的爆炸場面過于逼真,第一次拍攝時,很多村民看到爆炸產生的煙火嚇得爬起來,導演楊光遠用濃重的山東口音向村民們喊話:“鄉親們,請大家放心,我可以保證大家的生命安全,你們不要動。”
影片中的飛機、坦克在拍攝時全部使用遙控模型。當時飛機場建在王溝村西面的打麥場上,所有的坦克則集中在王溝村西南,那里還挖了十分逼真的戰壕。坦克有柴油機動的,也有人力拉動的。劉鳳全回憶,拍攝坦克畫面時,如果拍前面,后面就要有人推;如果拍后面,前面則需要人力拉,坦克大都是兩米多長,飛機則是人工遙控。雖說是模型,但也全都是金屬制成的真家伙,模型飛機一般有一米多長。在一次飛行場景的拍攝中,飛機受到高壓線干擾,突然失去控制,沖向攝制組。劇組人員抱著攝影器材四散奔逃,飛機隨后扎進地面一米多深,所幸無人受傷。
邵宏來飾演的李宗仁
影片中李宗仁的扮演者,著名演員邵宏來那時住在王溝村。有一天拍攝結束后,腹中饑餓的邵宏來在村民邱老太家中吃了一碗面條,連連贊嘆這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條。正是由于邵宏來在這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后來他相繼在《百色起義》、《開國大典》、《決戰之后》等多部影片中飾演李宗仁這一角色,成為扮演李宗仁的“專業戶”。
呼鳴工作照
畫家呼鳴那時在《血戰臺兒莊》電影劇組擔任美工,據她回憶,導演楊光遠對場面細節要求十分嚴苛,他們用水、白糖、土紅顏色、少量面粉混在一起熬制血漿,效果十分逼真。軍裝的做舊則用高錳酸鉀加水往衣服上噴,后來考慮到高錳酸鉀有腐蝕性,就改用醬油摻水往衣服上噴,導致拍攝內景時屋內都是醬油味。因為簡單的化裝不能營造真實的效果,呼鳴和劇組的化妝師做了大量工作,使炸傷、槍傷、刺刀刺傷、磚頭砸傷、戰火燎傷各有各的效果。拍攝閑暇,呼鳴還為王溝村多位村民寫生畫像,很多人至今還記得當年那位“會畫畫”的姑娘。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