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母網
2017-10-12 15:48:10
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屬于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鐘健院士,以紀念楊鐘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
記者了解到,鴨嘴龍類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大型陸生植食性鳥臀目恐龍,其最明顯的特征為頭部扁長并具形似鴨嘴的吻部,以及復雜的齒列和強大的咀嚼系統。
據悉,1951年,楊鐘健等在山東萊陽發現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并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近十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員團隊與萊陽市政府合作,在萊陽進行了連續的野外科學考察,取得一些重要發現和研究進展。近日,該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命名了屬于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鐘健院士,以紀念楊鐘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研究者通過化石形態學和系統學研究認為,楊氏萊陽龍區別于譚氏龍代表的鴨嘴龍超科基干類群成員和以青島龍為代表的具有頭飾的賴氏龍亞科成員(譚氏龍和青島龍都是在萊陽發現的鴨嘴龍類恐龍)。楊氏萊陽龍的發現不但豐富了萊陽鴨嘴龍動物群的組成,也為進一步討論鴨嘴龍類恐龍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關鏈接:萊陽的化石發現萊陽的白堊系地層完整連續,賦存三個重要的白堊紀動物群,即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晚白堊世萊陽鴨嘴龍動物群和萊陽恐龍蛋化石群。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萊陽經歷了三次重要的化石發現。
1923年,譚錫疇首先報道了萊陽白堊系地層中發現的恐龍、魚類、昆蟲和植物等化石,同時葛利普研究了其中的昆蟲和魚類化石,周贊衡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了其中的恐龍化石,將其歸于鴨嘴龍類,命名為中國譚氏龍(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1951年,楊鐘健和劉東生等在萊陽進行了較大規模考察與發掘,在金崗口村西溝發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并研究命名了著名的具頭飾的鴨嘴龍類——棘鼻青島龍,以及金剛口譚氏龍、破碎金剛口龍等大量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同時還首次報道了萊陽發現的翼龍化石。此后,萊陽也有一些零星的恐龍如紅土崖小腫頭龍和恐龍蛋化石被發現,趙資奎還主要依據萊陽恐龍蛋化石的研究,提出了恐龍蛋分類命名系統。
從2008年開始至今,汪筱林率領的萊陽聯合科考隊,對萊陽白堊系地層萊陽群、青山群和王氏群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考察,發現了數十個化石新地點和新層位,而且發現了十分罕見的平原恐龍峽谷群。同時,在金崗口的兩個化石地點進行大規模發掘及化石和遺址保護等工作。目前,這里已經建立了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及其古生物博物館和兩座恐龍遺址館,成為國家重點保護化石產地和古脊椎所科研科普基地等。
目前,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萊陽市政府合作項目等的資助。(記者 史崇胤 通訊員 李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