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YMG
2017-12-21 07:57:12
記者昨日從市就業辦獲悉,《煙臺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意見》出臺,我市今后將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培育就業增長點。
符合條件創業者可獲2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符合條件的新興業態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其他從業者可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養老、醫療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屬于就業困難人員、離校1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可按照規定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加強平臺企業勞動關系調整,推動平臺、行業組織與勞動者開展集體協商,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加快建設“互聯網+人社”,為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參加社會保險及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提供便利。
今后,我市將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和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創業稅收優惠政策。對首次領取小微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并在創辦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離崗創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原單位參保的除外)的創業人員,給予2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對首次領取營業執照、正常經營并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個體工商戶,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畢業年度高等院校、技師學院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租用經營場所創業并且未享受場所租賃費用減免的,按照其實際支付的場所租賃費用的50%給予一次性創業場所租賃補貼,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1萬元,補貼期限為1年。
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
全市將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大力發展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申請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按照規定給予貼息,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期限按照有關規定執行。鼓勵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依托信用信息科學評估創業者的還款能力,完善風險防控措施,降低反擔保要求或取消反擔保,健全代償機制,加大對創業企業的融資支持。
我市將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全涵蓋校內外各階段、就業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促進供需對接和精準幫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社會組織就業,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社會組織,符合條件的可同等享受企業吸納就業扶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科研項目單位參與研究,科研項目單位要按規定將社會保險補助納入勞務費列支,勞務費不設比例限制。加大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招募力度,優化錄用、聘用流程。
符合條件企業職工可獲技能提升補貼
全市將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充分運用職業培訓補貼,支持優質培訓機構開發數字培訓課程,支持平臺開展網上創業培訓,支持培訓機構引進國外優質資源或開展聯合辦學。
依法參加失業保險36個月以上、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職工,可申請最高2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建立創業大學培訓效能評估機制,支持創業大學完善內部管理運營制,增強創業大學自我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引導創業者和創業導師簽訂指導協議,鼓勵創業導師發揮傳幫帶作用,提高創業成功率。
符合條件的城鎮常住人員享同等就業創業政策
今后,全市將健全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落實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失業登記需求且符合我市就業失業登記條件的城鄉勞動者,應在常住地進行就業失業登記。對在城鎮常住并處于無業狀態的農村轉移勞動者,在城鎮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對在農村常住并處于無地無業狀態的勞動者,在農村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為其提供相應的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
全市將建立就業創業政策均享制度,對就業失業登記的城鎮常住人員,在常住地連續居住6個月以上且在當地繳納社會保險費6個月以上的,保障其與本地戶籍人員享受同等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適應農村勞動者就業創業特點,統籌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推進職業培訓全覆蓋,引導農村轉移勞動者到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就業創業。密切關注女性平等就業情況,促進婦女、殘疾人等公平就業。
符合條件零就業和低保家庭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全市將完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合理確定就業困難人員范圍,強化分類幫扶和實名制動態管理,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中符合條件的至少一人穩定就業。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化可持續發展原則,運用扶貧再貸款優先支持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發展的企業及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經濟主體。加強社會保障與就業聯動、對因靈活就業、自謀職業或者自主創業使家庭人均收入達到或者高于當地低保標準的采取漸退方式逐步退出低保。
在資金保障方面,我市將適應就業創業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就業創業資金支出。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多種形式,有序有效引導并帶動社會資本擴大就業創業服務供給,帶動全社會參與支持就業創業工作。(YMG記者 夏丹 通訊員 邢曉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