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03-26 10:18:03
濟南商河縣玉皇廟鎮玉南社區已有多個自然村搬到樓上 記者郭堯 攝
開春之后,家住濟南商河縣玉皇廟鎮玉南社區的王友軍,忙得不可開交:25日,他要在家附近的工廠上班,還得幫妻子打理一個蔬菜大棚、30畝小麥。“是累了點兒,但很高興。”農民身份的王友軍說,他這一變化始于進樓之后。
看到王友軍忙得很,梁甲猛很欣慰,但作為玉皇廟鎮黨委書記的他想得更多:能不能讓全鎮多數農民,都像王友軍一樣生活?這不是胡思亂想,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怎么干,沒有固定模式,梁甲猛剛從縣里領了任務,要在玉皇廟鎮先行先試,闖出一條路……
閑置可惜
106戶農民,132處宅基地
盡管住在玉南社區的多層樓房里,但王友軍的登記身份還是王堯村村民,四五年前,他還住在村里的平房:“那時,僅宅基地就350平方米。”此時,坐在旁邊的鄰居、城南楊村村支部書記俎明泉接過話:“當時我們村更大,一個宅基地將近500平方米。”
據了解,根據有關規定,山東平原地區村莊,每戶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200平方米。“大是有歷史原因的,以前國家政策鼓勵農村發展庭院經濟,搞養殖,因此劃宅基地劃得比較大。”俎明泉連忙補充道。
一方面是城市住宅用地緊張,房價高昂,項目由于拿不到土地指標,落不了地,影響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是農村大量建設用地超標利用、低效利用,這顯然是一種浪費。然而這只是其一,還有一個浪費現象:一戶多宅。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一戶農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然而過去王堯村只有120戶農民,卻有131處宅基地;前王村也是類似:106戶村民,132處宅基地。這意味著,有部分村民“一戶多宅”。
王友軍表示,進樓搬遷以前,他在村里就有兩處宅基地,一處是他自己的,另一處是上一輩人的遺產,留給他的。
王堯村村支書王希剛解釋說,比如以前一些老人沒孩子,去世后把房子留給侄子。按“一戶一宅”規定,“戶”沒了,宅基地應該收歸集體,但房子作為遺產給人家侄子了,且就在宅基地上,不會強拆了收回地。還有一種情況,家庭成員全部農轉非,戶口都搬離了農村,但還有老宅子,這些地上附著物是人家的,沒徹底消失以前,也沒法收回宅基地。
“一戶多宅”使得很多房子用不著,擱在那里荒廢了;長大的農村小伙需要結婚,村集體得劃一塊宅基地,建房娶媳婦,村里沒有多余的建設用地可以劃,就會引來不滿。
處理辦法
四類矛盾,現有政策下“化解”
矛盾如何化解?“好在原國土部門出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矛盾解決帶來了可能。”梁甲猛說,“增減掛鉤”簡單來講就是將農村分散零碎閑置的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把相應的建設用地指標平移到需要的地方去,如此一來,就能解決建設用地分布不均問題。
具體到玉皇廟鎮,從2010年開始建設玉南社區,把周邊城南楊村、王堯村、前王村等7個村莊的村民,全搬到這個社區,原來村子的建設用地全部復耕,騰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用于解決經濟發展用地問題。
由于運作得比較好,基本沒出現矛盾糾紛。今年初,玉南社區還成為濟南唯一一個成功入選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的示范單位,這在個別地區出現農民“被上樓”的大背景下,是難能可貴的。那么,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梁甲猛表示,在現有政策框架下,成功解決了幾類矛盾:第一類是一戶一宅的,比較好解決。二期工程搬遷時,宅基地、房子等都有補償,用這些錢買玉南社區的房子,能有剩余。第二類是原來沒房子的18歲以上小伙,以現金形式“補給”他宅基地,用于購買玉南社區房子。第三類是一戶多宅的,按最大的一戶宅基地給予補償,其他無償收回;至于宅基地上的房子,有多少作價多少。第四類是農轉非后在外地上班的,由于戶口已不在村里,也就失去了分配宅基地的資格權,無法得到宅基地補償;至于房子,拆后作價補償。
對于第四類,王希剛說,“考慮到他們是村里出去的,有鄉土鄉情,定期回來,就保留了購買玉南社區房子的資格權,但只能獲得使用權。”又考慮到其貢獻出宅基地,購買房子時又給了3萬元補助。
可行之計
得來資金,推動鄉村振興
既得給宅地補貼、房屋補貼,還得給農轉非人員購房補助,這些錢從哪里來?梁甲猛表示,從獲得建設用地指標的單位那兒來,一般一畝地30萬元,會有浮動。
俎明泉算了一下,通過農民上樓,城南楊村騰出56畝建設用地指標,王堯村騰出110畝,前王村騰出約74畝。玉皇廟鎮相關人士表示,7個村上樓去玉南社區住,一期工程騰出160多畝,二期工程騰出890多畝。
按照用地指標使用原則,一般歸縣里統一調配,但優先滿足原騰地兒單位用地需求。玉皇廟鎮通過這7個村進樓,獲得了建設用地指標,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就方便多了,這期間引進了承相印刷廠、葉華包裝、玉泉生物發電、萬豪肥業等企業。
企業落地生產,又滿足了這7個村村民的就業需求,僅以城南楊村為例,215口人,120余個勞力,在附近上班的有五六十人。王友軍在萬豪肥業上班,月薪4000多元,還能兼顧地里的農事:“我不僅種自己的地,還流轉了幾十畝。”
梁甲猛最近則在思考,有了先前的成功經驗,能否推廣到其他村。他對72個村初步調查顯示,總共有14274處宅基地,但符合發證條件的只有10877處,這意味著一戶多宅現象很多,有將近3400處宅基地或閑置或荒廢,這非常可惜,必須盡快盤活。
“鄉村振興,基礎設施要跟上,比如村里的道路、廁所,設計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0年,壞了就要維修,錢從哪里來?”梁甲猛說,現在集體經濟基礎很薄弱,單靠他們,恐怕難以承受。
記者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立新增耕地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脫貧攻堅和支持鄉村振興。
“土地指標跨省調劑,就可以面向全國市場,賣出更合適的價,反哺農村建設,好事兒。”王希剛說。
(濟南時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