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菏澤日報
2018-05-08 10:26:05
安居乃民之所盼。隨著城中村、城市危房改造被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普通百姓將告別低矮陰暗的平房,住上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時,城市發展也有了新氣象。棚改進行時中,我市正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居民住暖心房,圓安居夢。本報即日起推出“棚改筑起民生‘暖巢’”專欄,探尋惠民政策帶給菏澤的變化,敬請讀者關注。
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窗臺,從23層樓放眼望去,綠地環繞、碧波蕩漾,洙水河公園的風景盡收眼底……
“家里以前住的是三間瓦屋,想搬遷又沒錢買房,通過棚改改變了我們的居住環境,提升了生活質量。”去年5月,巨野縣鳳凰辦事處李馮莊村居民付興密搬入了新房,作為政府統籌購買房源的響水灣小區,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比起以前的農家小院強了不少。從三間瓦房到三室一廳的現代化小區,付興密一家很是滿意,話語間滿是幸福感。
一片片成方連片的斷壁殘垣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間,承載著棚戶區居民對故往鄉容的眷戀,但更多是對美好家園的暢想。
“選擇政府統籌采購住房安置的棚改居民,基本不貼錢就能獲得同區位、同面積的住房安置。以前住的房屋低矮破舊,室外污水橫流,供水供電管道陳舊,時有故障。現在搬進了新小區,跟以前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付興密高興地說。
政策有力度,民生有“溫度”。近年來,我市搶抓棚改機遇,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棚戶區改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征收25.3萬戶、開工29.5萬套,棚改規模連續兩年位居全國設區市首位,連續兩年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任務。通過棚戶區改造,我市90多萬居民搬出棚戶區;54條城市道路建成通車,40余條斷頭路已經打通,12座醫院、81所學校正在抓緊建設,騰空土地15萬畝,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經過調查摸底,全市還有25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住建、發改、財政、國土等四部門編制了“2018—2020年”新三年棚改規劃。其中,2018年全市計劃改造12.7萬套。今年是實施棚改新三年規劃的開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部署較早,各縣區從去年10月份就提前開展了走訪摸底、入戶丈量、手續辦理等前期準備工作。取暖季過后,迅速掀起了征收拆遷和安置房建設熱潮。截至5月3日,全市完成征收11.1萬戶,征收完成率87.1%;開工及貨幣化安置7.5萬套,開工率59.1%,兩項指標均居全省首位。
舊貌換新顏,是城市建設不斷發展的需要。利用棚改機遇,我市積極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隨著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推進,我市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欠賬”正在逐漸補齊。
一處處棚戶區相繼拆遷,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在政策性金融貸款助力下,棚戶區改造進程全面加快,通過棚改,城市建設完成鳳凰涅槃,城市蝶變提速加碼。
日前,在菏澤高新區雷澤湖創新區棚改項目建設現場,一期工程16棟回遷安置樓主體已經完成,內部二次結構也已完工,正在進行內墻抹灰,附近2138戶棚改群眾距離喬遷新居又近了一步。據施工方有關負責人張帥介紹,這16棟樓年底可交付使用。該項目實行先建后拆,實現棚改群眾就近安置,盡量做到拆后群眾就能搬入新居,一次性回遷,減少了“二次搬家”的麻煩。
隨著棚改項目的加速推進,人民群眾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不斷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感。棚改工作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高效利用土地、房地產去庫存、改善城市形象、擴大政府稅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所凸顯的成效顯著。一個個破舊不堪的棚戶區被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所代替,道路崎嶇、污水四溢的舊城區面貌,變成了道路寬敞、綠樹成蔭的新顏,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以棚改加快宜居城市建設。我市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統籌安排項目實施,促進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并同步推進道路、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改善了安置房周邊環境和服務條件。隨著我市各片區棚改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越來越多的棚戶區居民將告別“蝸居”窘境,實現“安居”愿景。(記者 張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