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5-12 07:41:05
長島,這個傳統漁業占重要地位,人口僅5萬多的山東唯一海島縣,正在發生著“脫胎換骨”式的革命。今年4月,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規劃提出,“將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要務”。5月10日,改革開放40周年融媒山東行“7+3”聯盟記者團來到煙臺長島縣,探尋海島生態優先的轉型之路。
游客在渡輪上與海鷗互動嬉戲。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
升級換代的生態考量
“你們很‘幸運’,坐的是我們將要改造的最后一批船。”10日下午,見到剛下渡輪的記者團成員,長島縣委一位負責人就開起了玩笑,“下次你們來,恐怕就見不到那艘船啦。”船舶升級換代基于這樣的考慮:游客來島旅游,一艘好的游輪,能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而原來往來長島的輪渡,有些已經用了十幾年,無論是外觀還是性能,已經很難跟上發展要求。
除了換船,還在換車。今年3月,20輛新能源車隨船登陸長島,這些零排放、噪音小、能量轉換效率高的新能源車,在降低污染、節約能源、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具有巨大優勢。
南北長山山體治理工程。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
保護生態的“加減法”
“人們印象中,長島更多以漁業生產為主,未來會發生什么變化?”采訪團有記者把心中的疑惑拋給長島縣委書記劉樹軍。“現在,長島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正在圍繞生態保育、基礎建設、產業升級等方面,著力打造國家旅游度假區和現代漁業示范區。”劉樹軍說。
長島要爭創全省第一個海洋類國家公園。圍繞這個目標,長島正在做“加減法”。全島展開機動車輛“雙控”:到2020年,完全禁止外來旅游車輛進島,暫停島內居民新購車輛掛牌,違建拆除、全域新能源替代、近海養殖“騰遷退出”……
加法最核心的任務就是爭創國家公園。在長島東南角的“老虎洞”北部山體修復現場,在“高次團粒客土噴播”技術的助力下,這里原本光禿禿的山體,已經覆蓋上厚厚的一層土,上面還長出了小樹苗,這是長島正在進行的“南北長山山體治理工程”的一部分。“長島原本的植被覆蓋率非常低,現在已經接近60%,未來將更高。”劉樹軍說。
長島漁家樂。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
漁家樂搞起“升級版”
如今長島的不少漁家已經“升級”。在王溝漁家風情園,文澤府邸的漁家樂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檔,這里的房間都是仿照賓館式建成的。店主王明珍介紹,每個人包吃包住,價格在300多元到500多元不等。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游客經常會爆滿。從去年開業到現在,一年光純利潤就達到30多萬元。
有的漁家樂還特別強調漁俗文化。在海銘居漁家樂里,店主孫長志是長島漁家號子最后的傳承人,在跟客人聊得高興時,他還會為客人喊上幾句正宗的漁家號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建偉 劉志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