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線濟南
2018-07-27 07:16:07
濟南網7月26日訊7月25日,“相約文博會·齊魯記者行(濟南站)”來到了濟南市南部山區。說起南部山區,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山好、水好、景色好。不僅如此,這里還藏著一座千年古塔——四門塔。四門塔與龍虎塔、千佛崖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堪稱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藝術、建筑、美術等人類文化遺產的“寶庫”。但是采訪團發現,這座久負盛名的千年古塔卻沒有想象中的繁榮,反而有些冷冷清清。
神通寺:齊魯最早佛教寺院
據四門塔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王峰介紹,四門塔景區乃是神通寺遺址。神通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前秦皇始元年(公元351年),是齊魯最早的佛教寺院,從東晉到隋唐一直是山東地區的佛教中心。該寺由朗公和尚創建,初名朗公寺。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敕令更名為神通寺。
神通寺內的許多文物古跡經千百年的磨難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包括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層石塔——四門塔,盛唐雕刻藝術之精華——龍虎塔,保存完好、極具藝術價值的千佛崖,這些均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其它遺存的大量珍貴文物,成為享譽中外的古代佛教文化、雕刻藝術、建筑、美術等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寶庫。
四門塔: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四門塔建于隋大業7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峰說:“當年評選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選的都是我國文物‘精英’中的‘精英’,由此可見四門塔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p>
四門塔塔身由雕刻著幾何花紋的大塊青石砌成,單層方形,四面各辟一半圓形拱門,故稱四門塔。塔通高15.04米,每邊長7.4米。塔上部石檐疊澀挑出5層,再往上23層石板層層疊筑,成四角攢尖錐形。頂端由露盤、山華、蕉葉、相輪構成塔剎。在塔心柱四面的平臺上,各有一尊刻工精細、線條流暢的圓雕佛像,面門結珈趺坐,神態自若。佛座上有“東魏武定二年楊顯叔造像記” 和“唐景龍三年尼無畏造像記”。
整個造型簡潔、渾厚、壯觀,為我國古建筑的珍貴遺產。
龍虎塔:民族建筑形式與石刻藝術相結合
龍虎塔,在四門塔西北白虎山東麓,與四門塔隔谷相望,因塔身雕有龍虎造像而得名。塔的建造年代無考,從建筑風格推斷,塔基、塔身部分為盛唐建筑,上部磚砌部分為北宋補建。塔高10.8米,呈方形,單層重檐,磚石結構。塔基為3層平臺大檐須彌座,雕刻著覆蓮、宋神、伎樂、獅子等圖案。塔身由4塊完整巨大的板石筑成,四面辟有火焰形券門,周身布刻龍虎、天王、力士、羅漢、伎樂、飛天等形象的高浮雕。塔室內砌方形塔心柱,其四面各雕一尊佛像。塔頂重檐,置覆蓮項輪塔剎。
龍虎塔雕刻精湛、裝飾華麗,造型優美,雖經千年風霜,所雕人物和禽獸,仍栩栩如生,神采飛揚,顯示著盛唐造型藝術的獨特風格,可謂民族建筑形式與石刻藝術相結合的佳作。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始于唐初,歷經60年完工
千佛崖位于神通寺遺址的西側,白虎山東麓半山腰處。現存摩崖造像二百一十余尊,造像題記四十三則。造像區南北長六十余米,摩崖高二十余米,有大小石窟一百多個,造像從十幾厘米到近三米不等。千佛崖造像始鑿于唐初武德(618—626)年間,經貞觀(627—649)、顯慶(656—661)、永淳(682年)至文明(684年)年間,造像時間長達60余年。
千佛崖造像保存基本完好,是唐初雕刻造像藝術的杰作。造像繼承了隋代遺風,雕刻細膩、刀法流暢,體態健壯豐腴,面目慈祥端莊,紋飾簡潔大方,初步呈現出盛唐雕刻以胖為美的端倪,是研究唐初佛教造像藝術及美術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考古和藝術價值。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是工作日,四門塔景區的香火卻顯得十分冷清,游客也寥寥無幾。南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四門塔等文物有著非常高的價值,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夠,游客數量并不多。希望通過這次齊魯記者行,將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物寶庫”推介給大家,將其打造為南部山區山水之外旅游的“新”去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