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18-08-15 08:51:08
2018年,中國的經濟繞不過“獨角獸”這三個字。
年初,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發布了一份獨角獸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后,杭州、成都、廣州、西安、南京、重慶等地紛紛推出自己的政策,培育扶持創新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
更強勁的推手來自資本層面,海外“獨角獸”回歸A股,發行CDR;本土“獨角獸”加速上市,富士康、藥明康德、寧德時代、拼多多、美團……一個接一個刷新著千億級別的“獨角獸”市值。
拋開這股浪潮背后資本的炒作,“獨角獸”概念的大熱,使政府與資本機構都認識到,在中國經濟轉型期,新動能必然來自代表著先進技術與先進模式的新經濟企業,而獨角獸,就是這些新經濟企業中的代表。除了敞開胸懷擁抱他們,別無它路。
2013年,美國投資人Aileen Lee在定義“獨角獸”企業時,只提出了兩條簡單的標準:一是創立時間短(通常不超過10年),二是估值達到10億美元(要有私募股權投資)。
這兩條標準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所謂的獨角獸公司,也就生來具備了“創新”與“資本”的兩大基因。
青島的企業從來不缺少創新的基因,但長期以來制約本土創新企業高速發展的,是風險投資的缺乏。
前不久登陸上交所的青島海容冷鏈,除了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其股東名單中再無一家本土投資機構。其實不僅是海容冷鏈,看看青島正在排隊IPO的企業中,也極少出現本土投資機構的身影。
這也許可以解釋,在各類“獨角獸”榜單中,為什么沒有青島企業的身影。
但讓人欣喜的改變,正在發生。
僅就本報記者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2017年,青島至少有50家初創企業,拿到了天使輪或A輪的本地機構融資。這個數字雖然比北上廣深還相去甚遠,但與青島之前的數據對比,增速驚人。
這些企業大都集中在互聯網、生物醫藥、環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這些企業中,或者是大公司高管離職創業,掌握著業內豐富的資源;或者創始團隊擁有技術優勢,產品的市場前景廣闊……
再進一步梳理投資這些企業的機構,我們發現他們大都創立時間不久。比如2017年完成近10個項目早期投資的里程碑創投,是2016年底完成了基金的組建。來自市金融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青島私募基金管理人215家,備案私募基金342只,管理基金規模5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55%、19%。
青島,正迎來新經濟發展最好的風口期。從產業發展來看,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分割完畢,新技術、新模式結合細分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創新的風口,資本的目光,也正在從一線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的轉移。
從政策環境來看,今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前幾天召開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表示,山東正推出更優的扶持政策、搭建高效的創業平臺,為各類投資者、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對接通道,搭建一個個“有溫度”的支持網絡。
今年5月,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也提出要著力在企業培育方面率先突破。同時提出,要深化改革,創新市場化投融資機制。
從今天起,本報將推出“尋找青島未來獨角獸”系列報道。我們將結合青島戰略新興產業布局,聚焦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先進模式,資源豐富、團隊精悍的代表,呈現出他們的現狀,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聚焦報道的同時,我們還將聯合優質的創投機構、孵化機構、企業服務機構,為這些“未來獨角獸”們的成長提供全鏈條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人才、管理、市場、場地等實際問題。
我們堅信,當創新與資本在青島加速融合,各方聯手共同助力,從這些現在看上去還很弱小的企業中,一定能涌現出真正的獨角獸企業,引領青島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趙 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