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8-09-04 10:00:09
魯網9月4日訊(山東商報記者 王彥斌)9月2日一早,伴著小雨,在西營鎮(zhèn)政府駐地,一堂針對村民的電商培訓課開始了。
王敏作為講課人,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多出來150多名好友。這些人大都是西營鎮(zhèn)的農民,他們加王敏的微信是出于同一個目的:學做電商,通過網絡來售賣農產品。
王敏意識到,隨著電商平臺的發(fā)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原本遠離網絡的山村農民,也迫切的希望通過新的渠道來售賣農產品賺錢。
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今年29歲的王敏是濟南南部山區(qū)西營鎮(zhèn)人,2011年她從大學畢業(yè)后到位于濟南市區(qū)的一家銷售監(jiān)控設備的企業(yè)做銷售。工作沒多久,恰逢淘寶天貓商城上線,于是王敏所在的公司就在天貓上開了一家旗艦店,由此王敏轉而做客服,在網上銷售公司產品。
很快,王敏就成了客服主管。“后來涉及的東西就比較多了,慢慢就接觸了店鋪的運營和推廣。”三四年前,王敏跳槽到一家知名電器公司做運營總監(jiān),“工作越來越忙,基本上是全年無休的狀態(tài)。”于是,王敏便考慮轉型,自己創(chuàng)業(yè)。
王敏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經過一番思考之后,王敏決定通過做電商和自媒體來銷售南山的農產品。王敏考慮到自己之前都是在銷售電器,為了學習,她在今年年初入職一家在網上做農產品銷售的企業(yè)。“在那呆了兩三個月,看看他們的銷售渠道,算是去偷師吧。”王敏笑著說。
了解之后,王敏認識到,對于網上銷售農產品來說,用戶粘性很大,“顧客認準了你的東西,他吃完了之后,下次肯定還會來你家買。”
四月份,王敏回到位于西營鎮(zhèn)西營村的老家,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家售賣農產品的網店。當大家知道王敏回家做電商之后,很多村民就過來問她:“要不你也教教我們吧?我們也想在網上賣東西。”
“大家對這塊真的是很有需求。南山保護生態(tài),一般企業(yè)也很難在這發(fā)展,所以不少村民還是只靠售賣農產品來掙錢。”王敏說,另一方面,現(xiàn)在智能手機已經在農村普及了,人人手里都有一部,大家通過手機也能看到不少東西,不少人就想通過網絡和手機來售賣自己的農產品,“村民們有這個沖動。”
電商培訓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在確定要做農產品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之后,王敏來到西營鎮(zhèn)政府,找到西營鎮(zhèn)經濟發(fā)展辦公室主任李成斌,詢問有沒有相關的扶植政策。在得到回復之后,王敏順便提到:有很多人想做互聯(lián)網電商的培訓,能不能組織下?
2016年9月份,西營鎮(zhèn)被山東省經信委認定為濟南唯一的一個“信息化扶貧示范鎮(zhèn)”。兩年來,西營鎮(zhèn)也聯(lián)合不少企業(yè)做了不少信息化扶貧的工作。借由王敏的這個想法,李成斌找到山東福生佳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來策劃和執(zhí)行這次培訓課。課程敲定之后,海報提前一周張貼了出去。“一個村貼一張,貼在村里的超市或商店里。”負責執(zhí)行這次活動的山東福生佳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工作人員楊東興說。
除了海報之外,西營鎮(zhèn)政府官方微信還做了一期推送,這是培訓課的全部宣傳方式。“今天來聽課的村民沒有一個是強制來的,所以一下子來了上百號人,我們也很驚訝。”2日中午,培訓課結束后,楊東興感嘆。
因為海報上印上了王敏微信號的二維碼,培訓課之前,已經有150多位村民加上了王敏的微信。“很多人加上我的微信后,就找我聊,他們說對這塊很感興趣,有人也注冊了商標,但是對電商和自媒體這塊缺乏思路和概念。有一個村民就找我聊,她很早之前就注冊了商標,想做農產品加工,然后網上售賣,但是因為一直不知道該怎么操作,就耽擱了。”
王敏以及電商培訓課的出現(xiàn)讓這位村民又重拾了當初的信心,這位村民說:“因為不知道怎么售賣,焦慮過很長一段時間,如今有了老師,我希望我的想法能盡快實現(xiàn)。”
來聽培訓課的村民來自西營鎮(zhèn)的多個村落,最年輕的20歲出頭,年紀大的有50多歲,大多數(shù)村民的年紀在三四十歲。不少人聽課都很認真,有人一直在本子上做著筆記,有人用手機全程錄像。
核桃葉也有人買
按照計劃,王敏的培訓課程共分七節(jié)。第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對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大概的解析并對不同平臺的盈利模式進行解析。此后的課程將介紹淘寶店鋪的類別、淘寶上開店的主要流程、店鋪寶貝上架和基礎優(yōu)化、關于快遞收發(fā)的注意點、自媒體領域案例分析和自媒體操作的幾種形式等內容。
王敏早在5月份便在淘寶上注冊了一家售賣農產品的店鋪,開始嘗試售賣自家的農產品。一開始,王敏將核桃上架,進行預售。正常來說,核桃上市是在8月份。預售后不久,有人就想買五六月份的生核桃,王敏有些疑惑:“核桃還沒熟,買這個干什么?”買家說:“拿來泡酒。”王敏這才知道,生核桃還能這么用。
后來,王敏將剛褪去青皮的核桃上架,銷量依然不錯,“按照以前的想法,沒上油的核桃還不能賣。但是有些人就是想吃鮮的。”
不止是核桃,核桃葉也一不小心成了搶手貨。“在一次發(fā)貨的時候,想找一些東西墊一墊,就隨手放上了些核桃葉。顧客收貨后,就問我核桃葉賣不賣。”這時,王敏又知道了,核桃葉有藥用價值,于是她將原本不起眼的核桃葉賣到了二三十塊錢一斤。
2日上午的培訓課上,王敏將她售賣核桃的經歷講了之后,在臺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想不到司空見慣的核桃還能有這么多種賣法。“這就顯現(xiàn)出渠道的重要性來了,大家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樣的渠道,所以賣東西還停留在了原始的模式。”王敏分析說,有了這些渠道之后,原本低價的農產品也能賣出好的價格。
王敏發(fā)現(xiàn),南山集市上30元錢一斤的花椒有人在淘寶店里賣到了40塊錢半斤。在網絡上,原本不被村民注意的桃膠、酸棗葉、玉米須等都能賣出好的價錢。
直播干農活賣貨
第一堂培訓課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課程結束后,不少人沒有立刻離去,而是走到講臺前將王敏圍住,加上她的微信,繼續(xù)咨詢一些問題。西營天晴峪村村民田慶水是最后走的一個。
今年47歲的田慶水在聽課人員中屬于年紀較大的,他之前在外打工多年,如今返鄉(xiāng),用他自己的話說,“響應號召,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但是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并不簡單,“家里有柿子、有核桃、有小米,但是找不到銷路。”
田慶水說:“很多瓜果都是季節(jié)性的,熟了之后賣不了多長時間。我就考慮注冊個公司,做一些加工,賣一些核桃油、茶湯等產品。”前幾天,田慶水辦好了工商證,正當他犯愁怎么在網上賣農產品的時候,恰好有了這次培訓會。
聽完培訓會后,田慶水覺得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一時并不好消化。王敏判斷,自媒體營銷將是一個大趨勢,5G時代馬上要來了,以后大家看視頻會更方便。“現(xiàn)在自媒體直播就已經很多人在做了,直播農村美食的、農村生活習俗的視頻網上有很多,有人依靠這樣的直播一年能有五六十萬的收入。”在培訓課上,王敏也列舉了兩個網紅村民的例子,而在實際操作中,王敏也將農民下地采摘勞作的視頻發(fā)到自己的自媒體號上,引發(fā)關注后,來售賣自己網店的農產品。
目前,王敏正在籌劃成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注冊地就設在西營,主要的辦公場所要看情況,設在市區(qū)更容易招到合適的運營人才,而如果正好借這次培訓,有人合適的話,讓這些人來我公司,那辦公場所有可能也設在這里。”
王敏建了一個名為“西營鎮(zhèn)電商培訓”的微信群,不斷有人加入,最近兩天就有近五十人入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