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12-18 08:52:12
17日,在濟南泉城路上停放的一排共享單車中,夾雜著一輛ofo單車。
距離小黃車押金難退問題爆發已經兩個月有余,ofo方面似乎已經完全無力應對,更無回旋的跡象。截至目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平臺收到的用戶投訴就有十多條。近日,記者去探訪ofo濟南辦公地方發現早已人去樓空。從濟南ofo員工處了解到,目前濟南辦公室工作都歸了西安戰區。業內人士認為,如果ofo再拿不出有效的自救辦法,事態繼續惡化下去,那么市場留給他的機會將越來越小。
用戶:
退了倆月多交了20元,押金還是沒退回來
濟南的高先生是ofo的用戶,從2017年底小黃車進入濟南以來,他就交了99元押金,成為了注冊用戶。從今年中旬以來,有關ofo被收購合并、與滴滴的矛盾、押金難退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傳出,這給高先生帶來了一絲擔憂:萬一押金退不回來怎么辦?
從10月份的時候,他就開始嘗試退押金。“我當時欠了一塊錢,當我嘗試退押金的時候,系統提示我,需要補足欠款才能退錢。但是充值時最低只能充20塊錢的,于是我又充了20塊錢。”
高先生充了20塊錢后,再次嘗試退款,仍然沒有退款成功。這期間高先生嘗試了撥打電話等多種方式均未能奏效。“真是虧死了,為了退押金,又賠了19元。”高先生現在想來氣惱不已。
僅在濟南,高先生這樣的用戶就有很多。在齊魯壹點情報站上,壹粉“顏6823”反映,申請退款后已經10多天了,ofo押金還沒有給退,客服電話也打不通,不知道找什么部門解決;壹粉“方立軍”反映:10月22號申請的退還ofo單車押金,一直沒退,在線客服聯系不上,400熱線打不通,不知道找什么部門解決。
而這不免讓人將近來關于ofo的負面消息聯系起來。根據媒體報道,2018年初,ofo的負債表顯示,ofo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2018年5月,上海鳳凰發布公告,由于ofo拖欠6815.11萬元的貨款,將其起訴。
那么,ofo的實際經營狀況又如何?近日,記者到濟南ofo曾經在中海廣場三樓的辦公地點探訪發現,這里早已人去樓空,在電梯間擺放著一塊租賃中心的告示牌。周末時分,幾乎沒有人來這里探訪,從門外的玻璃門望進去,一點ofo的痕跡都沒有,仿佛這家公司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記者詢問了前后大廳的前臺人員、保潔、門衛,甚至送外賣的小哥,大家都說不知道這里曾經有小黃車在這里辦公。一位在此上班的工作人員稱,有的人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有的人是不想說,畢竟也不是什么好事。
據ofo濟南區一位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濟南因地制宜在運營上做一些細節上的調整,行政及市場工作歸口在戰區,統一在戰區辦公;一線運營則與倉庫合署辦公,提高效能。而山東屬于西部戰區,設在西安。
前員工:
離職前幾個月每個月都很茫然
ofo的頹勢,并不是一朝一夕,其實已經早有征兆。近日,記者聯系了多位曾經在ofo工作過的員工,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想多談。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畢竟是自己奮斗過的地方。
其中只有一位員工小A(化名)接受了記者的文字采訪。
小A現已經在其他公司謀到了職位。他是2016年入職濟南ofo的,算是濟南地區最早一批入職的ofo員工。2018年8月,他辦理了離職手續。在這期間,2018年2月,ofo的領導曾經跟他商量,想把他推薦到新公司,但是因為對ofo的感情,他拒絕了。而到了8月份,ofo的經營狀況越來越困難,他感覺到必須要找新的出路了。
小A說:“自己對ofo是很有感情的,畢竟是曾經奮斗過的地方,那里有自己堅持的東西。”當時他負責濟南的城市開城,“每天都熬夜不睡,覺得渾身打滿雞血,都不感覺到累”。
對于ofo目前處境,他說原因跟報道上說的那些差不多,而讓他惋惜的是:“我們都經歷過高潮低谷,錯過了很多機會。尤其是,我們付出了那么多,卻變成現在這樣。”
回憶起開城的日子時,他說那時候ofo的勢頭很猛,大家都很看好這個項目,每個人都干勁十足。但是,商場如戰場,變數太多,競爭對手們很快沖了上來,甚至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快。
而內部的問題,更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每個月都很茫然:“越到后期大家越不知道做什么。”
記者通過企查查發現,ofo母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相關的法律訴訟有27件,其中顯示的10條訴訟中,有3條是關于勞動合同糾紛的。
代工廠:
曾15秒生產一輛車,如今正在討債
2017年,本報記者曾經跟隨ofo公司的安排去探訪過位于天津的一家自行車代工廠。當時車間專門改造了4條生產線用來生產小黃車。當時據工廠負責人介紹,生產線上平均15秒就能造好一輛共享單車,一條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共享單車2000余輛。這個速度,只是中國自行車行業的基本標準。
據介紹,ofo當時計劃在這家工廠年投產訂單為500萬輛。從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該工廠為ofo完成80萬輛車訂單,占其全年產能1/3。共享單車代工給傳統自行車生產廠家帶來的效益立竿見影,以ofo代工廠上海鳳凰為例,其今年一季度營收2.87億元,凈利潤1045.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84.19%、84.32%。
但是時過境遷,兩家的合作早已終止。近日,記者聯系到了曾經在這家工廠工作過的一名負責人,從中了解到了一些合作的細節。
據其介紹,代工廠從2017年10月份開始,就把ofo的訂單都停了。不過還會接了一些給海外ofo打樣車的訂單,但是時間不長也停止了。到2017年年終,整體訂單都停了。“我今年上半年,回公司參加了一次全國招商會才知道,ofo生產線停止不做后,工廠生產線回到了電動車。”
“聽同事們說,ofo大概欠了上億的款項。”
這家代工廠目前經營狀況的并不是太理想,“電動車項目做的并不理想,加上ofo的債一直沒追上來,資金鏈產生了很大問題。”
據其介紹,一般說來,ofo給工廠下訂單,壓著工廠的錢,工廠從供應商處采購零配件,壓著供應商的錢,而現在供應商急著跟工廠要錢,工廠又從ofo那里收不回款來。“這些供應商有可能干的就是個車座的小活,一個活就賺幾分錢,如果拿不到工廠的回款,他們根本就運營不下去。聽說現在有不少中小型的工廠都垮掉了,尤其是做零部件的。”
而共享單車本身,對整個傳統自行車行業的沖擊更加嚴重。他說:“在共享單車之前,全國一年產銷八千萬輛,還有一半外銷的,而共享單車市場的需求是一年兩千萬輛,你想這個市場得做成什么樣子?工廠還好說,畢竟賺到了一部分錢,而對終端銷售環節來說,沖擊尤其大,自行車是耐用品,很多終端零售商都倒閉了,轉行不做了,或者賣電動車去了。”
他估計說,就目前的情況,這種沖擊如果沒有政府干預的話,可能至少要三到五年才能緩過來。
延伸閱讀
資本退潮后,超50家單車品牌已死
共享單車起步于2016年,爆發于2017年……2016年下半年,資本如潮水一般涌入共享單車領域,最瘋狂的時候平均每天砸上億元資金,差不多每個月都有新的品牌出現。
據交通運輸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有近70家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用戶量超1.3億。而近日一份單車“死亡名單”顯示,如今已經倒閉的共享單車平臺有54家。
對于共享單車如此之高的死亡率,濟南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表示,一輛車子從幾百到上千元,看似入市門檻不高,但是一旦上規模上量之后,其就成了絕對燒錢的重資產行業,前期需要大量的自行車鋪出市場,后期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進行運維,每一個環境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如果創業初期沒有預見到這些,那么后期的失敗就是必然。”王征說,很多共享單車創業者被紅火的一面迷了眼睛,對潛在的巨大風險選擇了無視。“那時候共享單車項目融資太好融了,弄幾千輛車子就能拿到上億的融資,這種買賣是不是太便宜了?很多人都是行業的投機者,一旦大潮退去,第一個被拍在沙灘上的就他們。”
而他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滴滴的成功給了很多人一個錯誤的啟發:“前期不考慮盈利模式,后期有了流量,盈利模式自然就出現了。在此之前,九成握著互聯網項目的人,都在談論如何燒錢獲取用戶,一被問到盈利模式就語塞,或者拿滴滴的模式來做例子。”
著名投資人湯大杰此前接受齊魯晚報記者采訪時,就批評過這種現象,他說:“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創業者不應該只想著怎么找錢,而是應該埋頭把產品做好。”湯大杰稱,他曾經看到很多創業者甚至已經成了路演專家,在各種場合會議上都能看到他激昂陳詞。“可是我就想問一問他,天天參加活動,他什么時候做產品呢?”創業者應該扎實地把產品做好,錢自然就會找上門來。因為很多投資者都在滿世界找好項目。
“(投資者)閉著眼睛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湯大杰說,如今的創投機構更趨向于專業化。
就像他說的:“退潮的時候,誰穿短褲、誰裸泳,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