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9-01-04 07:58:01
2013年,高中畢業的曉曉(化名)來到了澳大利亞這個陌生的國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由于考試失利,曉曉就讀的大學不屬于名校,“當時對于專業沒有什么想法,覺得傳媒學比較洋氣,錄取門檻也比較低,就選了這個專業。”
在澳大利亞讀完了本科后,曉曉考入了昆士蘭科技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
原本以為“出國就鍍一層金”,但是事與愿違,回國之后的曉曉才發現,未來看似金光大道,但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作為比較節儉的孩子,曉曉出國5年,學費加生活費大約花費200多萬人民幣,雖然200萬在現在已經算不上一筆巨款,但以工資計算想要“回本”,卻不啻于一筆天文數字。
實習期工資1300,理想和現實反差巨大
曉曉(化名)已經不喜歡發朋友圈來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了。除了經常在朋友圈里進行“單詞打卡”之外,上一條生活化的朋友圈還是三個月前,在山大校園里記錄一只偶遇的貓咪。
曉曉說,她希望自己能跟這只貓一樣自在。
從澳洲留學回來已經一年了,現在在山大附近租了房子準備考博,希望能在山大攻讀文學博士。
從租住的房子到學校,再到食堂,雖然每天過著校園中三點一線的生活,但曉曉很清楚地感覺到這座山東最著名學府與自己之間的距離。上自習課的時候要挨個教室找位子,在食堂里沒有飯卡,別的學生進出都是成群結隊,只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吃飯、學習、回出租屋睡覺。
這和曉曉最開始的設想差距太大了。
在她的想象中,自己應該是拿著話筒,跟柴靜一樣沖鋒在新聞第一線的一位新聞女戰士,在中國的新聞史上寫下自己的篇章,像當初選擇傳媒專業時樹立的信念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但是回國之后,曉曉陸續應聘過幾家媒體,也在其中兩家媒體分別干過一個多月,卻最終辭職離開,第二家甚至連工資都沒要。
“實習期間一個月的基本工資拿到手的不到2000,確切點說是1300。”曉曉頗有點自嘲地告訴記者,按照這個工資,自己不吃不喝干20年,正好可以抵上在澳大利亞一年的研究生學費。
短暫就業后辭職,準備走考博之路
“最讓我受不了的不是工資,是工作本身。因為工資后期肯定會漲,也會有提成,是這份工作沒什么意思,每天就是跟著老師出去采訪一些雞毛蒜皮,所學的東西也用不上,完全發揮不了自己的價值。”曉曉告訴記者,嘗試工作之后,在家里的安排下,曉曉開始了自己的考博之路。
“我媽的意思是讓我讀完博士,可以到高校去當一名老師。”曉曉告訴記者,目前高校招聘門檻都很高,一些好的高校就算是當輔導員都要博士學歷。自己想進高校,就只有提高學歷。不過,就算現在讓曉曉去高校當輔導員,她也不會去。“其實我還是想干記者,想進媒體。”曉曉長著一雙漂亮的大眼睛,舉手投足都帶著一股天真的孩子氣,她用小鹿一樣濕漉漉的大眼睛盯著記者,語氣里帶著無奈和羨慕,“就像姐姐這樣當個記者多好啊,但是我不喜歡以前的電視臺,我媽也不會同意我繼續在媒體干了。”
在短暫的職業生涯中,曉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跟著老師去采訪一個醫療糾紛的新聞,一個阿姨發生了醫療事故,在和醫院達成和解協議拿到賠償款后,又覺得賠償款太少想繼續打官司,因此求助到媒體。曉曉年輕氣盛,看到癱瘓在床的阿姨同情心爆發,但是電視臺的老師卻覺得這是個糊涂官司,報道出來意義不大,掐掉了這段采訪。
“老師說的也有道理,但是從這個事,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干媒體,老師說我的同情心太廉價,不能分辨是非。”曉曉說,她也受不了整天“雞毛蒜皮”的新聞,還有“根本不知道干什么”的無措感,“我是我們那個部門學歷最高的,但是也沒啥用處,整天不知道要干啥。
父母都是工薪階層,為留學賣掉爺爺留下的房子
曉曉的父親是濟南市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媽媽是一名中學老師。曉曉在澳大利亞本碩5年的花費大概200多萬,雖然是小康家庭,但是這個費用是家里賣了一套房子供出來的。作為老濟南人,為曉曉讀書賣掉的是一套爺爺奶奶留給曉曉的、位于大明湖畔的80平的房子,還帶一個草木蔥郁的小院。2012年賣房的時候只賣了不到70萬;現在同樣的房子已經翻了幾番,而且帶小院、臨泉水的房子也成了絕版戶型,根本有價無市。
曉曉現在還記得自己童年在小院里度過的美好時光,不過也不后悔小院給她帶來的留學生活。
“在海外讀書的收獲不是錢能衡量的,確實是開闊了我的思路,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了很多好的導師、同學。知識是無價的。”雖然曉曉不后悔出國留學,但是對回國后的狀態并不滿意,其中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壓力,這種壓力讓她變得敏感。雖然父母經常表示從不指望曉曉回國之后可以用工作“回本”,但父母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有可能刺痛曉曉。
“我媽當時開玩笑,說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花上我掙的錢。我當時心情也不好,就跟我媽吵了起來,后來就搬出來住,到學校附近安心考研。”曉曉說,她現在房租加水電費一個月2000元,也是家里給支付的,自己每周回家一趟,把臟衣服帶回去給爸媽洗。
對于未來怎樣,曉曉說自己也有些迷惘,“先安心考博吧,博士畢業估計找工作就容易多了。”然而,對于考博能否成功,曉曉自己也不確定。“我本科、碩士都是在澳大利亞讀的,和國內的研究生相比,其實我的優勢不大。我的優勢主要在語言,但是現在看用不大上。”
不后悔出國讀書 這些經歷終將成就自己
對于曉曉來說,對于未來之路的迷惘,是壓力的主要來源。
曉曉拿出手機,無奈地刷了一下朋友圈,跟記者說,她現在不喜歡發朋友圈了,因為覺得自己和同學之間有了差距。“他們有幾個跟我一樣準備考博的,也有一些工作的,還有一些家庭情況特別好,回國就能參與家族企業管理的。看著大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我也不知道再聊什么。”
和留學同學的差距是短時間的,畢竟才剛畢業。但是和沒有出國的同學相比,曉曉心里也會有些許落差。
“去年高中同學聚會,我就發現好多話題我都插不上嘴了。在國內讀大學的同學很多都參加工作了,覺得他們很成熟。還有同學靠自己的能力買了車。”曉曉說,自己明白差距都是暫時的,但是心里的落差依然存在。當初出國的時候也曾受到眾人的羨慕,現在回國,有留學的光環加持,還是有不少同學羨慕,但是自己心里也會偷偷地羨慕別人。
對現在有落差,對未來有期待,但曉曉從不后悔自己出國讀書的經歷,也認為這些經歷終將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出國對我改變最大的是性格,在外面沒有人能依靠,很多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而且國外的課程和國內不一樣,尤其是研究方法課程讓我很受益,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我覺得這些都能給我在今后工作中帶來幫助。”曉曉說,外國高校的課業很繁重,導師往往只是出一個題目,剩下的全部都要自己來學習,為了完成一個項目,要查閱無數資料,經過各種實踐和實驗。
“經過了在國外的錘煉,我覺得我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都在這幾年里得到了培養。這些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且國外見識更是無價的,留學經歷讓自己看問題的角度更多元,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也不一樣。”曉曉說,她現在每天7點就到學校去搶座位,晚上9點才回到出租屋休息。一個月只休息兩天。雖然對于考博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是自己依然會拼盡全力,“不管未來如何,自己盡力了就心安了。”
原標題:供娃留學賣掉大明湖畔小院 孩子碩士歸來卻找不到滿意工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