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素年瑾時
2019-01-19 16:25:01
殷艷麗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聞得千佛山上蠟梅盛開,欣然前往,遠遠望去,但見寒山凝碧,更顯蒼翠,盡管是冬天,千佛山依然大筆如椽,揮灑翰墨,把畫意渲染得到處都是,冰冷的云仿佛也被點燃起來,燃燒成翠色的火焰,北國的天空,更顯蒼茫。
走在山間,走進蠟梅園,但見花樹娉婷,近千株蠟梅次第綻放,清香撲鼻,在巨大的翠色錦屏之下,有的怒放,有的含苞,純凈的黃色, 燦燦發亮,不知誰在拈花,誰在嫣然一笑。
忽有梅花飄落,落在發間,落在前額,落在腳下…… 唯美之境,點點落花,攝人心魄,無限的禪意 。這里的梅,似乎與別處不同,山如佛臂,把梅花揮灑得四處皆是,讓人的心變得無限柔軟,涌起無限的愛憐,花光人影,留戀徘徊。陸游在梅前曾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多么美妙的意境!站在梅前,與梅生生相伴,是放翁人生之追求。隱居在西湖孤山的那個宋代的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對梅花蝕骨的愛,跨越了同類的界限。
但觀梅花,不可盡語。
眼前有梅,耳畔有樂,山林間無盡的禪意,世俗的心,在這里淡淡消融,一顆被梅花熏染的心,變得更加清芬,也更加岑寂 ,梅的世界是淡然的 ,也是火熱的。此種情景,總會讓人涌起無限的思考。
歷史伴隨著千佛山起起伏伏,輪廓剛勁,每每走到此時,便格外妖嬈嫵媚。它極具容納之美,佛性盡現,剛毅之松柏,堅貞之梅花,在這個佛性散發得四處皆是的山中,溫情地吐露著生機。
天地創造大化時便有了 千佛山,山頂上的石頭已經被磨得鏡子一般明亮光滑 ,古往今來,香火旺盛,善男信女,頂禮膜拜。千佛山實在是一座頗具靈性的山,極具大和之美,可以說它是中國文化的半壁江山,它曾經叫歷山,是大舜文化的發源地,孔子又把舜文化繼承發展起來,創造了儒家文化。隋朝以來,它進一步開枝散葉,接納了佛家智慧,隨改以千佛山之名,至今仍有千佛摩崖造像矗立山間。
千佛山靜默不語,但見梅花灼灼,梅香四溢。抬頭望去,歷山東院東南隅的舜祠正凝視著這里。舜帝的孝心仁德一如這梅花散發著香氣。《史記》中記載,舜的父親是個瞎子,生母去世后,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并生了一個兒子。父親喜歡后妻的兒子,總想殺死舜,先是讓他去修房子,等他上去后便放火把房子燒掉;后又讓舜去浚井,等舜下井后,便用土把井填上。舜脫險后并不計較,還像以前一樣侍奉父親、友愛弟弟,以德報怨,被譽為“大孝”之人,他是“德”的化身。舜帝在歷山耕種田地,身體力行,創造了燦爛的舜文化,他管理經營國家,以“德”治理,“無為而治”。歷史長河中,大舜文化淳化著民風,滋養著世人的精神,如梅花一般,永遠散發著香氣。
舜祠西側的興國禪寺,梵音裊裊,香火正旺,佛、道、儒三家同居在這里,成為一家,相安相宜,實在是人間佳話。 入世之精神,出世之情懷,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演繹和融合,恰似這里的梅花,千株萬朵,芬芳四溢……
千佛山那邊的佛慧山,有"黔婁洞"。刻有文字:黔婁子,周代齊國人,修身清節,不事王侯,隱居在這里,鑿一石洞,終身不下山……淡然如梅花,幾生修得 ?
千佛山,這座有梅的山,香氣四溢,清滿乾坤。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