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9-02-26 09:54:02
李振豪制作印刷出的版畫線條清晰細膩,染墨均勻。
說起90后,大都與“潮流”“時尚”等詞搭配,但咱們濟南卻有個90后獨愛“老工藝”。1990年出生的李振豪,從小就喜歡老物件,20歲起就跟隨老師傅學習古籍修復、雕版印刷等技藝,十年的時間,已經成了全國屈指可數的“狠”角色,他雕刻印刷的孔子像被當做禮物送進聯合國,他同時還是山東大學的外聘講師。
不滿足于古籍修復,他要自己刻書
2月末的大明湖邊,柳梢已生出暖黃,坐落在其南側的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老館)里,書香寂靜。從樓梯右側上樓,在一間北向的大房子里李振豪正趴在桌前刻版。“平時只要沒事,就坐在桌前刊刻。”尼山書院物業的大爺問他,你在桌子前一動不動12個小時累不累呀,他笑笑說,不累。
與雕版印刷的緣分,似乎從小就注定了。“我是農村人,村里很多古舊東西,別人不稀罕,我和大哥卻很喜歡。”上初中時,在大哥李振聚的影響帶動下,他又迷上了古書。可以說,打小,他就跟“古”字結下不解之緣。
做雕版印刷之前,他先是學習了古籍修復,為了對古籍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雕版印刷的流程和方法他買了些舊刻版,用了油漆刷,排刷等各種刷子做實驗,結果可想而知。“那時我就非常渴望能找到一位專業的老師教教我。”2009年冬天,打聽到聊城有人能教雕版印刷,他立即啟程去學,“但那邊是做木板年畫。”
一直到2011年初,他的雕版印刷夢想終于實現。山東省圖書館金小東老師知道困難后,委托復旦大學的吳格教授,找到揚州圖書館的劉向東館長,“劉館長把我引薦給了揚州三代做雕版印刷的陳義時大師。”
“想入門可沒那么簡單。”李振豪帶著自己摸索方法刊刻的作品《鄭康成集》,拿著給陳義時看,陳義時當場決定收他為徒。
用最笨的辦法制作最精良的產品
2014年,山東省圖書館與李振豪進行雕版印刷方面的項目合作,從那時起,他就在大明湖畔扎下根來。“主要進行珍貴古書的雕版印刷工作以及面向學生推廣雕版印刷文化,進行體驗。”
畫線、打線、敷樣、打薄、刻板,每道程序都是技術活,“不光要心細,手還要把握準確度。”每根線要走多少刀,線該如何走向,墨暈了該如何下刀?這些都要靠刻版人自己憑經驗掌握。每次下刀,他必定用大拇指抵著刀背,雖然這樣很疼,手指上都是厚厚的繭子,但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找準力度。”
“好的雕刻師要會書法。”他說,刻版的時候字不僅要準,有力度,還要講究一撇一捺的美感,刻畫的時候則要練線條,線的十八種技法都得學會。
為了將印刷工藝做精做細,李振豪也沒少下工夫。“有七八個人跟我一起干,曾經有一個月我讓他們啥也不用干,就光想如何把印刷工藝做好,我照開工資。”那個月,大家不僅沒干活,光試驗用的宣紙就花費了五六千元。最終,他們決定“投入比古代更多的人工、時間和工序,用最笨的辦法制作最精良的產品。”
好酒不怕巷子深,李振豪的作品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光孔子像就雕刻了十幾版,因為每次雕刻出來就被買走收藏了。”他介紹,目前他的孔子像被當做禮物贈送給聯合國,還有多家圖書館慕名前來談合作,不少企業機構也來請他制作雕版印刷主題的文創產品等。
去年冬天,他還受邀到山東大學擔任外聘講師,為那里的本科生、研究生講解雕版印刷。
想刻好版,還得先學會基本功
當然,做雕版印刷,可不僅僅是刻字、印刷那么簡單,從選料到最后裝訂成冊最少需要幾十道工序,他可是樣樣精通。“用的木板是來自太行山上的棠梨木,這種材質最適合刻版。”李振豪介紹,棠梨木木質堅硬,下刀有感覺,木絲細膩,刻出來比較精細。
木板還需經過特殊處理才能使用,“泡出里面的糖分、樹脂,只剩純凈的木絲,木板才不易開裂”。每年春天,通過人力扛出太行山脈的原木,經過裁剪后,每塊板間隔一厘米泡到水池里,“水池必須在地上,保證夏天曬到太陽。”經過春、夏、秋三季的浸泡光照,到冬季取出,再放入老舊的土房子里陰干晾曬一直到下一年的冬天。
當然,也有“巧”辦法,有人用鍋煮,有人用蒸氣蒸,但李振豪覺得,這些辦法都太著急,“每塊木頭都有它的性格,我要用時間慢慢把它的性撒下去,撒太快,容易反彈。”現在,杭州、揚州以及中國美術學院一些木板都是他在提供。
木板收拾好了,還不能下刀。“刻版,先從磨刀開始。”拳刀,是自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刻字工具,月牙形的刀鋒想要磨好可是有難度。“剛開始只能磨出形狀,卻磨不出力度。”太脆容易掉尖兒,太軟又會卷刃兒。那時老師總念叨一句話,“啥時候把刀磨好了,版也就刻好了。”剛開始學那會兒,李振豪刻一會就得磨刀,一天下來,手指上的皮都被磨得透明發亮。現在,練就一手絕活的他也敢有底氣地說,“能手工磨刀的已經屈指可數了。”
為了練好基本功,他沒少下苦功,那些被刀劃傷的痕跡,已經永久地留在了他的雙手上。
只要大家想學他就掏心掏肺地教
雖然做了這么多成績,吃了這么多苦,但李振豪卻告訴記者,他從未參與過任何獎項的評選,也沒有去吆喝過自己,“我還太年輕,不想做那么老的事兒,我只管踏踏實實干活,干得好自然有人來找。”
他像一個沉到時間底層的人,一心埋在雕版印刷的時空縫隙里尋找人生的樂趣,也希望別人能像他一樣熱愛這門工藝,并讓這門工藝發揚光大。但如今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太少了。“我也想讓雕版印刷傳承下去,因此一開始只要有人想學,我都掏心掏肺去教。”有時收到舊板子,他也從不阻止別人去摸,“文化只有用手觸摸過,才會有真實的感覺。”
可是當他費盡心血教會別人,別人卻離開了,“他們說辛辛苦苦干這個不如去當銷售,動動嘴巴就賺錢。”現在,再來找他學雕版印刷,“我一定先問好有沒有基礎,到底多熱愛。”
傳承,最重要的是讓這門工藝能夠生存下來并流傳下去,李振豪也在想辦法。“下一步,我想做一些精致有趣的東西,把雕版印刷和現代思想融入到一起,讓人一看就感覺很獨特,很喜歡。”日本的浮世繪就是在雕版印刷基礎上革新的產物,它的成功讓李振豪相信,雕版印刷這門古舊的文化,在現代社會也一定會煥發新的光彩和生機。
(生活日報記者 張淑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