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9-03-29 08:43:03
降電價政策落實不到位,降電價紅利無法傳導到終端用戶
轉供電價加價何時休?
□ 本報記者
“每度電的價格還是1.2元。”3月25日,濟南市連城廣場內一家商鋪的負責人李莉(化名)在一樓服務臺買電時仍得到這樣的答復。
據了解,去年山東省出臺的多項電價相關政策中,省物價局《關于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銷售電價表自2018年9月1日起調整為“尖峰平谷電價表”。相關轉供電單位要根據有關規定,于9月30日前將“預購電”電價標準調整到不高于每千瓦時1.0014元(現行工商業單一制電價不滿1千伏電壓等級高峰時段電度電價)。
連城廣場收取商戶的電價顯然與政策相悖,為此記者撥通了廣場物業部門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收取的電價是經過物價部門核準的,其中包含公共設施用電及供電設備損耗。而去年9月我省出臺的《關于清理規范轉供電環節加價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共用設施用電及損耗應通過物業費等方式協商解決,轉供電單位不得向用戶重復收取電費。
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是為了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減輕一般工商業用戶用電成本。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寫字樓等存在的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現象,導致降電價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實,降價紅利沒有真正惠及終端用戶。
在濟南,類似連城廣場這樣轉供電價加價的現象并非個案。高新區丁豪廣場內某商鋪店長張女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都是按每度電1.2元購買的,也從沒聽說過降電價政策。同樣,歷下區舜華北路茗筑美嘉小區的商戶也都是按照每度1.2元購買“預購電”。“去小區物業交電費,收據上只有交了多少錢,并不體現每度電的價格。”小區門口沿街一商鋪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馬路對面的臨街商鋪經過協商,電價降到了一塊零幾。”
據了解,我省多項政策都明確了轉供電環節的電價。其中一條規定,轉供電單位向各非直抄用戶(含轉供電單位)收取的電費總和,以不超過其向電網企業繳納的總電費為限。
“按照每度電1.2元收取明顯過高,轉供電單位不可能照這個價格向電網企業繳費。”省發改委相關處室工作人員表示,造成轉供電價加價泛濫現象的原因不外乎幾種:一是非直抄用戶數量多,降價政策宣傳普及的力度不夠;二是線損和公攤費用缺乏明確的標準和公開透明的信息告知;三是有關監管部門查處的力度不夠。“政策明確規定,對商業綜合體等轉供電單位違反國家電價政策,搭車收取其他費用的價格違法行為,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他建議,對電價有異議的商戶或個人可以通過12358價格熱線進行舉報。
記者梳理發現,全國多地的物價部門都在加強轉供電價的監督管理工作。北京市提出對轉供電單位存在違規加價、不執行國家電價政策行為的,建立相關主體信用檔案和失信黑名單,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向社會公示。陜西省出臺相應規定,要求各轉供電主體在遇國家和省內調整一般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時,同步同水平調整終端用戶銷售電價,并重新核算共用設施用電和損耗電費調整標準。
四川省則明確制定了轉供電電度電價計算公式,同時明確線損率、公攤等計量和收取方式,線損電價暫統一按6%計算,線損可計入物業管理費,也可隨電費一并收取,需在電費發票上單列明示。
相關鏈接
“非直抄用戶”是指相關電力設備由物業公司或產權單位(非電網企業)管理,并代收電費繳至電網企業,電網企業無法做到銷售到戶、抄表到戶、服務到戶、收費到戶的終端工商業用戶。
“轉供電單位”是指物業公司或產權單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