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2019-04-18 07:58:04
上千條錄音、數百條視頻、上百個微信群……在譚英換一部破舊的智能手機上,這些記錄只是她助人尋親之路的冰山一角。五年間,德州平原40歲的譚英換義務幫人尋親,已幫助數百個家庭骨肉團圓。她為了幫助尋親者四處奔波,也成了尋親者心中最親的親人。
意外加入QQ群
開啟義務尋親路
20多平米簡陋的出租屋內僅有一張雙人床和簡單的家具,唯一顯眼的便是墻上掛著的那一摞錦旗,這些年來,親人重逢、喜極而泣的場景,譚英換見證了很多。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啟了譚英換的義務尋親路。“意外在QQ上加入了一個尋親群,之后就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后,她開始為失蹤人群提供免費的尋人幫助,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的孩子尋找親人,幫助因各種原因流浪和乞討的人員回歸正常生活。
“第一次幫助的是一個廣東男孩小江,是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現在他應該早已經成家立業了。”譚英換回憶說:“小江當時在養父母身邊生活并不好,孤苦無根的日子最是煎熬,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尋自己的生身父母,得知小江的遭遇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幫助他,事后通過小江零星片段的記憶,鎖定小江的老家在貴州和四川一帶,幾個月后,在當地志愿者的協助下,終于幫小江如愿找到了親生父母。”譚英換說。
從那以后,關注網絡中每一條尋親信息,成了她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譚英換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泡在手機上,通過當事人提供的零星信息,在各大網站中尋找與之相關的帖子。長期以來,譚英換最擅長的就是從細節中進行各種精準比對,每每因努力促成了一家團圓,她都會激動得淚流滿面。
為尋親練就“絕活”
熟知全國多地方言
尋親需要的不僅僅是熱心腸,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如今,譚英換已能聽懂全國多地方言。今年3月26日,譚英換得知一條在平原縣王鳳樓鎮的走失流浪人員信息,一位杜姓女子精神有些失常,救助人員在一處偏僻樹林找到了她,后來民政部門救助站對其進行救助,但是她始終無法描述清楚年齡和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通過她大概的發音,我可以確定她是山東省內人,后來經過多次溝通,進一步鎖定她的方言,確定了她是臨沂莒南人,這也成為幫助她回家的重要一環。”
分離了15年后,2019年初,年近五旬的岳建瓊終于在譚英換的幫助下找到了遠在四川的家人。“在德州志愿者小譚的陪伴下,我在臨沭縣姜屯村見到了失散十四年的妹妹岳建瓊。”提到與妹妹相認的場景,岳建瓊的哥哥岳海于至今記憶猶新。“家人的相逢是最難能可貴的,妹妹目不識丁,只會家鄉話,小譚能幫助我們相認,她是我們全家的恩人,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提到這些,譚英換有些自豪。她說,現在除了廣東話還存在障礙,其他很多地方的方言她都能熟練掌握。“每次和尋親者打電話或者面談,我都會錄音或者錄像,為的就是事后反復琢磨,這樣才能不錯過任何有效的線索。”至今,在譚英換破舊的手機上仍保存著上千條與尋親者的電話錄音。
有時也會被誤解
曾被說成是騙子
一個個失散家庭的重逢,更激發了譚英換幫人尋親的動力。在此過程中,譚英換不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有時還要承受委屈。因為是公益的,有時很難取得大家的信任,面對受到的質疑,譚英換常常一個人偷偷掩面哭泣。
很多聯系方式已經失效,有的帖子里沒有本人名字,要重新聯系上這些人,是何等艱難。譚英換就自己想辦法,先錄拍當事人視頻研究確認大體地域,再向當地志愿者求助,或者通過打114求助有關部門或向警方尋求幫助。
“有時會在電話上被人痛罵一頓,被說成是騙子。”尋親這條路充滿艱辛與阻撓,但是譚英換仍然義無反顧地走到了今天。
在她救助的人群中,流浪人員占了很大比例。“救助這些流浪走失人員,最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溫暖,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譚英換說。
時間追溯到2018年的冬天,55歲的張清平或許是習慣了一個人流浪的日子,她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經常展現出來的是沉默和暴躁,她討厭被救助,更討厭別人接近她。“我經常在平原一家商場的角落里發現她,她拒絕被救助,我就偷偷送一些吃的給她,有時晚上也會偷偷去看她,時間一長,她終于愿意開口跟我說話,通過她的方言確認她是東北遼寧人,通過進一步工作,我們一起幫她找到了家人。”
每月工資不足千元
電話費就要花三四百
譚英換說,很多人問她,你幫人尋親有補助嗎?沒有的話為什么要去做呢?譚英換說,她幫人尋親完全是義務的,家庭的團聚就是對她最大的回報。其實,譚英換家中并不富裕,丈夫在工廠上班,而她自己則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每月工資不足千元,由于經常電話聯系尋親者,每月電話費就高達三四百元,這么多年,她甚至沒舍得為13歲的兒子購置一臺電腦,但每每遇到想給予她回報的尋親者,她都毅然地拒絕。
目前,譚英換還是德州紅十字應急藍天救援協會平原分隊的一名預備隊員和陽光愛心協會的一名志愿者。在公益尋親的路上,譚英換用她無私的愛心付出,為那些在思念中苦苦掙扎的父母孩子,鋪就了一條回家的路。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譚英換為失蹤人群提供免費的尋人幫助,幫助走失、被拐、被遺棄孩子尋找親人,總計達到數百人。
德州紅十字應急藍天救援協會平原分隊大隊長姚健這樣評價譚英換:“與她認識三年之久,如果用一句話精確地刻畫她的形象,我覺得她就是一個得了‘公益病’的‘傻子’,每每看到家徒四壁的譚大姐,我們很難想象,這些年來她付出了多少。”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瀟 賀瑩瑩
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