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2019-05-22 17:52:05
鄉風文明看沂蒙之三
朱村,一個鄉風文明的紅色樣本
大眾網·海報新聞臨沂5月22日訊 (記者 林鵬 王雷 黃夢娜 通訊員 封萬超 任謝元) 日前,《鄉村文化振興“齊魯樣板”研究》課題組走進山東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打開“時間膠囊”收藏的鄉村記憶,解碼“鄉風文明與道德高地建設”的紅色基因。
《鄉村文化振興“齊魯樣板”研究》是山東省委宣傳部立項的重點研究項目,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擔任課題組長和首席專家,旨在調查研究山東打造鄉村文化振興“齊魯樣板”的經驗典型和發展建議。
談到為何選擇朱村作為課題的聚焦點,子課題負責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徐磊教授認為,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朱村是一個有歷史、也珍視歷史的傳統村落,對這樣的歷史村落進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對當下的鄉村文化振興很有“樣板”價值。
朱村的確是一個充滿歷史縱深感的傳統村落。帶著調研組考察的村民王經臣老人自豪地說,明年村里的王氏族人將迎來500周年大慶,歷史上王氏一門可是出過進士呢。朱村原名“珠村”,因為歷代族人崇尚朱子儒學,才更名“朱村”,所以這個村落可謂歷代書香,至今保持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村莊布局,留存著多座完整的清代民居古建筑。
朱村不缺少歷史,更珍視歷史。作為義務村史講解員,王經臣老人至今記得1944年的除夕,數百名日偽軍向朱村襲來,駐扎在沭河東岸的老四團三營八連聞訊趕來,經過6小時激戰擊退了敵人。戰后不久,朱村群眾自發送給八連一面“鋼鐵英雄連”的錦旗。“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也在朱村一代代傳了下來。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2012年,朱村人紛紛自發出資建設朱村村史館,2013年6月25日這里成為了山東省第一個村級檔案館。文書檔案、科技檔案、專業檔案、聲像檔案、實物檔案、電子檔案等多個門類7000卷件歷史資料,最早的可上溯到清代的農業稅務票據,世代積累的檔案涉及黨史、黨建、家庭、戶籍、會計、文書、村組織建設、土地、計劃生育等方方面面……這幾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鋼八連紀念館、臨沭人民支前館也相繼建起,一個內容豐富的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王經臣一直在朱村村史館擔任免費講解員,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一“初心”和 “使命”。朱村村史館傳承紅色記憶、留住鄉村記憶的典型經驗,也在整個臨沭縣得到了推廣。目前,臨沭縣正在把朱村的樣板經驗發揚光大,在全縣范圍內推進“鄉村記憶”工程,力爭到2022年,在全縣打造2個“鄉村記憶”鄉鎮,建設40個“鄉村記憶”博物館,真正讓鄉村成為有歷史記憶、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傳承的文化之鄉、精神家園。
課題組聽王經臣老人說“革命村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