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2019-08-19 15:07:08
大眾網·海報新聞8月19日訊
記者:田連鋒 王磊 陳洋洋 張大衛 劉琛
投遞、退回,再投遞,再退回……在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守墓人張景憲的手里,有這樣一封特別的退信,上面蓋著20個再投和改退批條,厚厚的一摞。
這也是他11年來幫136位無名烈士尋親之旅中的一個縮影。十余年時間,1000余封退信,尋遍大半個中國……近日,張景憲幫烈士尋親的故事頻頻在朋友圈刷屏。7月31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烈士們長眠的墓園,專訪了守墓人“老兵”張景憲,聽他講述十余年來為無名烈士尋親的酸甜苦辣。
【他們是誰?一本花名冊,他找了6年】
31日上午,從菏澤市區驅車約半小時車程,記者來到了趙王河畔的張和莊烈士陵園。
上午10點,50多歲的張景憲拿著一個小馬扎和一摞退信,來到張和莊烈士陵園。“許多信又退回來了,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他順手清理一下落葉。10多年來,每當有空,他經常來到這里,和烈士們聊聊天,幫他們“找家”的最新進展。
他手里拿著一封特別的退信,上面蓋著20個再投和退改批條,厚厚的一摞。
這封退信上寫著“一直未查找到此地和此收信人,將信件退回,我們會繼續查找”。這20個退信條表明,郵遞員已經連續幫忙找了20次。
從2008年起,從張景憲決定幫烈士找家,這樣的“查無此人”的退信他已經收到了1000多封。這1000多封信里,承載著136名烈士一生的故事和張景憲一生為他們找家的承諾。這一次,他手里拿著許多封“尋親”的退信,按照這些退信名單,他又要準備開始新一輪的寄信了。
72年前,為掩護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華野八縱在山東菏澤發動了奔襲戰。是役,136名戰士犧牲并長眠在菏澤市張和莊。
過去72年,這座村莊的村民們一直守護著他們。 如今,張和莊村支部書記張景憲,這位曾上過老山前線的退伍“老兵”,從2008年起,扛起了為無名烈士守墓和“找家”的雙重重擔。張景憲說,與守陵相比,“尋親”路上遇到的挑戰,每往前一步都是超乎想象的難。
走在陵園的松柏、墓碑間,回憶起最初“一籌莫展”的六年,張景憲感慨萬千。“別說烈士的名字,2008年‘尋親’頭一年,我連他們是哪個部隊的都不知道?!睆埦皯椪f,最初的“尋親”既不是“找家”,也不是“找人”,而是“找部隊”。
2008年,張景憲從菏澤市的各大烈士陵園,到濟南的各大部隊干休所,再到全省的相關駐軍單位,都找遍了,沒有任何進展。轉機出現在2009年三月,從菏澤市牡丹區黨史辦已退休的祝厚江老人那里了解到,當時魯西南戰役中,參戰部隊是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三師。但華野八縱現如今對應的是哪支部隊,一時又斷了線索。
此后,一找又是四年。直到2013年,張景憲才再次迎來了一次重要的突破。一位名叫劉浩然的退伍老兵在看到媒體報道后找到了張景憲。這位老兵告訴他,自己退伍前所在部隊的就是由老八縱改編來的,如今的駐地就在山東某地。
2014年清明節前,張景憲受邀來到該部隊。部隊方面通過查閱軍史證實,如今長眠在張和莊烈士陵園的無名烈士,正是當年老八縱在菏澤奔襲戰中犧牲的,并且還找到了當年的花名冊,整理出94名烈士名單。在這94人的名單中,有86人的入伍材料中留下了詳細的家庭地址,另有4人的家庭信息較為模糊,只填寫到了省或者縣。
【他們家在哪?1000封退信與重投20次的找尋】
有了家庭住址,給烈士尋親總算有方向了,張景憲開始通過寫信的方式幫烈士們“找家”。
“有了名單就好找了吧?我當時是充滿希望的?!睆埦皯椈貞?,烈士的資料有了,該如何找到烈士的家?他想到了電話、寄信等很多辦法。山東、河南、江蘇、湖南、湖北、貴州、廣東……張景憲一開始,根據烈士花名冊名單打印了86封幫烈士尋親信件。
“剛寄信的時候,我是充滿希望的,我心想寄出這么多信,怎么還不得找到五六個烈士的家屬?!彼f。
這些信件帶著希望,被寄往了全國十余個省市。然而,第一批信件寄出僅僅一周,絕大多數信件就被原封退回了。
山東省廣饒縣二區田家辛莊、陽信縣二區幾大莊、臨朐縣三區胡家莊……張景憲說,問題出在家庭地址上,因為烈士們當年所填的家庭住址,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名稱,而且因為文化程度的原因,一些戰士的名字和家庭地址,可能并不一定正確;特別是經過70多年的變遷,當時的名字與現在的地名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因為區劃調整,甚至都已不存在了。
“尋親”路上的又一道坎出現了,如何跨過去?送信的郵遞員成為打通最后100米的關鍵人物。一次次失敗之后,2015年,張景憲在信封上加上了一句話:該烈士(年齡)于1947年12月犧牲于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
“寄一次沒印象,兩年三年,每年都看到這封信,郵遞員該會有印象了吧?知道這封信很重要了吧?”張景憲說,他認為,寄出一次就有一點希望,不寄那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2016年6月13日,一封特殊的信件,來到了臨沂市蒙陰縣坦埠鎮郵政所郵遞員王德建手中。王德建曾向媒體回憶,當時,信封上寫的是:臨沂蒙陰縣坦埠區朱下村,公建厚烈士(收)。雖然坦埠區和坦埠鎮相近,卻沒有朱下村,也沒有公建厚這個人。一般情況下,地址或收信人不對的信件只能按原址退回去,但這次他決定把這封信暫時留下,多問問幾個人。經過幾天打聽,王德建確認,“朱下村”應該是諸夏村,“公建厚”應該是“龔建厚”。幾經周折后,王德建在諸夏村附近的龔家胡同村,他終于找到龔建厚烈士的侄子龔德營。
但在濟南市萊蕪區,投遞給烈士陳芘友家人的“尋親”信,就遠沒有龔建厚幸運。在2019年2月至3月間,郵遞員朱玲華先后將這封信重投20次,在不同地方找了20回,一直未果,這封信又被退回到了張景憲手中。
從2014年開始,張景憲一次又一次,共寄出一千多封信。然而收到更多是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退信……從2008年到現在,十余年間,張景憲寄出了1000多封烈士“尋親信”,又陸續收到了1000多封退信。
【11年19位!倆活烈士!還有75位 咱一起幫他找】
張景憲從沒想過放棄,2014年至2019年間,他仍然堅持每年至少寄兩次信。一次是七月之前,一次是春節的時候?!按汗澋臅r候,我就想,雖然沒為烈士們找到家,但是寄信回去,特別是每到除夕的夜晚,萬家燈火的時刻,就算是這封信替他們春節探望了家鄉。”張景憲說。
“尋親”路上,除了收到退信時的失落,還有找到烈士家人時的喜悅。張景憲說,在媒體、郵政部門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已幫陵園里的19位無名烈士找到了家人。這其中,還意外發現了名單上的兩位“活烈士”,山東濱州魏元吉老人和煙臺的閆壽光老人。
張景憲說,在2017年清明節,魏元吉從濱州老家趕到了陵園祭拜戰友。當這位95歲的老兵對著一座座無名烈士墓碑喊出:“老朋友,老同志,我可見著你們了!我找你們找了幾十年,找不到你們,真想你們!”現場包括張景憲在內的張和莊村民們淚奔了,找下去的信心也更加堅定了。
如今,名單中有名字的94位烈士里,還有75位沒有找到家人。張景憲說,這是他要用下半輩子去完成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