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9-08-29 14:07:08
【編者按】“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小家”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緊密相連。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膠東在線聯合各部門推出“萬”般熱愛·贊美家國“小家@大家”—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網絡主題宣傳,系列互動宣傳活動——《講述“家”的故事》主題采訪、《最幸福的笑臉》征集展示、《最美“家”音》微朗讀大賽、《我愛你中國》大型音樂匯演,即日起至10月陸續開展,誠邀您關注參與。其中《講述“家”的故事》主題采訪將挖掘發生在煙臺的普通家庭、工作集體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以小見大反映新中國日益進步、文明富強,尤其是改革開放后至十八大以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群像式的采訪來展現偉大時代的變遷。今天推出《孫傳彬:用愛心喚醒青少年沉睡的夢想》。
膠東在線8月29日訊(記者 海玉)孫傳彬,一個有愛心、樂公益、好學上進的陽光大男孩。七年前,他看到一些問題青少年沒人管沒人問,立志做一個問題青少年的“守護神”,堅持用愛心去喚醒青少年沉睡的夢想。僅去年一年,孫傳彬團隊參與幫扶的青少年就達到20000多人次,挽救觸犯國家法律的孩子近百人。截至目前,已服務青少年30000余人次。
作為煙臺市微泉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的主任,孫傳彬牽頭組建了20人的專業青少年社工服務隊伍,建立了2個青少年服務中心和9個社區服務站,為外來務工子女、服刑人員家庭子女、貧困家庭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涉罪未成年人等八類弱勢青少年群體的服務。目前,“微泉志愿家庭”“毓暖青少年友好社區”等品牌項目已經推廣到其他地區,在大海陽社區設置的服務站入選“山東省社區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工程”,“微泉課堂定制”外來務工子女關愛項目在“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得銀獎。孫傳彬個人被共青團山東省委評為“山東省青年志愿服務先進個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2018年當選為共青團山東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并獲得第22屆“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被聘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百姓宣講暨齊魯青年榜樣分享團成員。
從“農村娃”到“青春擺渡人”
孫傳彬的公益之路要從他的童年說起。出生于農村的他,小時候父母進城務工,他因此有機會來到城里讀書。
孫傳彬現在還清晰地記得,為了湊齊在城里念書所需要的借讀費,父母賣掉了在農村的老房子。搬家那天,爸爸一路沉默,直到回到城市租住的小屋時,才把攥緊的手緩緩地打開,說了一句:還是咱們老院子里的土好。那一刻,孫傳彬暗下決心要好好讀書,考上理想的大學。
然而,在陌生的城市里,孫傳彬時常覺得周圍人冷漠的目光扼殺著自己卑微的自尊,內心感到無比的孤獨與無助,這種自卑感與孤獨深深烙在他的骨子里。
2009年,孫傳彬大學畢業以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煙臺。在這里,他看到還有很多外來務工子女。在這些孩子身上,他猶如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和沖動涌上心頭。
“我不想讓自己的遭遇在他們身上重演。”孫傳彬說,他也曾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深刻的體會過自卑、痛苦、厭學、無法融入城市生活的滋味,親歷過相似經歷的小伙伴在負面情緒中丟掉了自己的夢想。這一次,他鐵了心要為弱勢青少年做點啥。
吃盡“苦頭” 開辦免費“四點半學校”
2009年,孫傳彬大學畢業。他開始了一邊工作,一邊做公益的日子。“那時候,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做公益。”時間轉眼過去了一年,孫傳彬也有了新的想法,他要把“兼職公益”變成“全職公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三個要好的大學同班同學,沒想到大家都感同身受,也都希望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奮斗。
“當時我們也有猶豫,擔心創業失敗。”孫傳彬說,四個人經過一番深入探討,認為這個時代是歷史上最好的創新創業時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不如甩開袖子做點有意義的事兒。
2010年,孫傳彬和三個同學辭掉工作,帶著三個月工資來到煙臺,在外來務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只楚村租了不到60平米的房子,開辦了免費的四點半課堂。這個三人間的“房子”,其實就是在院墻外搭的鐵皮小屋,白天孩子們在這里上課,晚上桌子一拼就是他們四個人的床。創業初期,他們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沒有床就睡課桌,沒有經費就出去打工賺錢用來貼補。
盡管如此,這份小事業依然風雨飄搖。“我們的錢越花越少,很快就面臨著生存問題,雖說吃泡面不健康,可是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連一塊錢的泡面都買不起。”
就在孫傳彬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一個叫陳超的孩子改變了他的想法。陳超家以收廢品為生,小小年紀的他性格內向,從不敢大聲說話,同學們都嘲笑他身上有異味。一次,他在作業本上給孫傳彬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身上有味兒么?”看到這行文字,孫傳彬的眼淚不停地打轉,他寫到:“你身上什么味兒都沒有,只有陽光的味道”。
從那以后,孫傳彬格外關注陳超,一有機會就鼓勵引導他。一次,孫傳彬為陳超爭取到一次參加演講比賽的機會。就在比賽前的一個雨后,孫傳彬穿過泥濘的土路來到陳超家做家訪。沒想到,這個孩子正站在被水淹沒的磚頭上認真的練習演講。“那一瞬間,我感覺我是世界上最自豪最驕傲的,因為我看到了孩子最美的那一刻。”孫傳彬說,后來,陳超演講得很成功,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開朗。八年后的現在,陳超已經在一所著名大學讀書。這份經歷,堅定了孫傳彬繼續做公益的信心。
迎來曙光 公益項目獲全社會支持
別看孫傳彬掛著個四點半課堂“校長”的名頭,其中的辛酸卻只有自己知道。學校開起來的頭三年,四個人的公益事業靠著微薄的收入和家里人的“救濟”苦苦支撐。2014年是個巨大的轉變,在政府各級領導和支持下,孫傳彬想方設法去克服資金、場地、人員種種困難,最終實現了機構的自我生存和造血。
“現在,我們有政府支持,有宋慶齡基金會、馬云阿拉善基金會和李連杰壹基金等大型基金會支持,另外還有社會力量給我們提供眾籌支持。”孫傳彬告訴記者,在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他們的公益事業正在穩步前進。
“不專業的關愛,可能對孩子是一種傷害”,作為煙臺微泉青少年社工機構的負責人,孫傳彬深知穩定、專業的社工服務的重要性。孫傳彬根據弱勢青少年的成長需求,量身打造了3大系列20多個類別的青少年服務項目。他邀請心理、教育等領域專家,成立“專家顧問團”、志愿服務隊,與弱勢青少年結對牽手,開展自護教育、勵志感恩等陪伴活動,在幫扶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與激發孩子們的潛能,用愛喚醒青少年沉睡的夢想,幫助他們自立自強,擺脫對政府、社會、他人幫扶的依賴。
與此同時,孫傳彬在社工機構管理架構上進行創新,設立“青少年項目研發部”,在一線青少年服務中發現的問題,做好總結和解決方案,積極向黨和政府反饋,真正做關愛弱勢青少年的排頭兵。“微泉志愿家庭”“毓暖青少年友好社區”等品牌項目已經推廣到其他地區,為青少年社工機構的服務和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孫傳彬還是煙臺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每年組織、參加200多次志愿者服務活動。“炎熱的夏天,我們給汗流浹背的公交車司機師傅送水,用我們的一句‘您辛苦了’換來司機師傅的一句‘太感謝了’;寒冷的初冬,我們在公園撿拾垃圾,一位小志愿者走近環衛工人,對他說‘感謝您給我們創造了這么美的環境’,老人則回復道‘這個城市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愛她誰愛她’……”回憶2018年,一個個暖心的片段在孫傳彬的腦中閃過,“這些活動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在城市里人與人的距離原來可以那么近,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句感恩的回復,讓我們的城市如家般溫暖。”在這個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崗位上孫傳彬做了七年,和孩子們一起面對人生的挑戰,一起快樂的成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