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9-10-08 09:27:10
魯網10月8日訊 黃河灘區坐落著許多村子,泰安市東平縣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個。曾經,耿山口村人依戀黃河,卻又畏懼黃河水患。600多年來,他們一直與黃河水患抗爭,直到2015年,耿山口村被納入山東黃河灘區遷建試點,耿山口村人的生活迎來了歷史性轉折的一刻。2017年10月15日,耿山口村作為全省首個黃河灘區搬遷村,783戶、2331名村民離開村莊,搬進樓房社區,從此跨過黃河大堤,奔走在追夢路上。
告別灘區遷新居
老房復墾成耕地
10月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感受遷建村民的生活新風貌。“生活在黃河灘區,村民們一輩子干得最多的事兒就是蓋房。沖垮了再蓋,蓋了又被沖垮。”在耿山口村舊址,耿山口村村委會主任耿進周介紹,在1982年之前,耿山口村基本上隔一年就發一次大水,村里能積四五米深的水。水下去后,第二年地里都種不上麥子。村民一輩子能蓋六七次房。
每年秋收前,汛期時,村里都人心惶惶。當時村里在黃河邊兒有一條防洪線,三米寬、兩三米高。大家聯合看守,夜里拿著手燈,時刻不敢放松警惕。
“水說來就來,四五米高的浪頭翻卷著往前沖,墻倒屋塌,當時人都嚇傻了。”回憶起一次黃河大水來臨時的情形,67歲的李敬柱仍心有余悸。那一次大水,全村多數房屋被沖倒泡塌,淹死的牲畜都漂在水面上。
現如今,村民們搬離了黃河灘區,遷進新社區。拆除房屋、復墾耕地,曾經房臺高筑的老房子全部沒了蹤跡,小山包也開平種滿了莊稼,這片土地儼然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
據東平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孫允建介紹,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承載著灘區百姓長久以來的“安居夢”“致富夢”,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東平縣是全省20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是此次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的重點戰場。耿山口村作為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試點村,是全省首個實現搬遷的黃河灘區村,2017年10月,耿山口村700多戶村民搬進了新社區。
社區旁邊建廠房
就近吸納勞動力
村民安居是第一步,樂業才是最終目標。據耿進周介紹,村民們搬進了新社區,水電費、物業費處處要花錢,怎么能讓村民們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安心住新房,是村委會考慮的第一要務。
要提高村民的收入,其中之一就要把舊村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全村搬遷后的第二天,舊村土地復墾動工就提上了日程。按照計劃,這部分土地全部復墾之后,村里會將復墾土地和原先村民的土地共1000余畝進行流轉。盤活用好搬遷群眾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種養大戶統一流轉經營,發展高效農業。這樣,搬遷戶在獲得土地租金、年底分紅的同時,還可獲得一定的務工收入。
目前,村里考察引進的幾個產業項目已經上馬,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除了航模廠、繩廠外,為了讓婦女勞動力能就近就業,村里還計劃在社區附近新建廠房,進行中國結、服裝代加工等。
“鞋廠離家不到50米,走著就能到單位,還不耽誤接送孩子。”在社區鞋廠工作的居民劉女士告訴記者,社區旁邊建設了鞋廠讓一家人吃上了“定心丸”,不用擔心工作、錢的問題,她上個月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
耿進周告訴記者,耿山口社區銀河鞋業是耿山口社區與新興際華集團合作成立的鞋業公司,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吸納1200余人就業,年利稅達1600萬元,能妥善解決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村的富余勞動力就業、增收問題。
耿山口社區是黃河灘區居民實現“安居夢”的真實寫照。在孫允建看來,耿山口村順利遷建、成功發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結束了一個村莊貧窮的歷史,而是為千百個灘區村莊的發展提供了樣板。 (記者 崔巖 張澤文 王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