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海報新聞
2019-12-04 11:15:12
海信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為啥要改名?
12月4日,“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的消息,在社會上尤其資本市場上,引起較大反響。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海信電器”是一種“股市炒作”。
不可否認,“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有一定的“資本因素”。據12月4日《青島日報》報道,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之一海信電器,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有助于改變資本市場對企業的刻板印象。文章指出,中國電視產業在資本市場上并不怎么“受待見”。最初“電視機生產廠家”這樣的標簽,讓資本對企業形成一種刻板印象,極易對企業資產形成一定程度低估。
事實上,上市公司改名在資本市場頗為頻繁。尤其今年,上市公司掀起了新一輪“更名潮”。如7月8日晚間,*ST嘉陵宣布擬更名為中科電能源;7月9日,魯商置業發布公告,公司證券簡稱由“魯商置業”變更為“魯商發展”;永興特鋼也發布公告稱,擬更名為永興材料等。有人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200家上市公司更名。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頻現“更名潮”,有的是由于企業積極謀求多元化或業務轉型,有的是由于實際控制人變更而導致更名,更多的則為了向投資者傳遞公司轉型、改革的預期,從而提升整體估值水平。針對個別上市公司迎合市場炒作變更公司名稱等情況,監管層念起“緊箍咒”,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深交所發布《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旨在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任性”變更公司名稱行為,以期避免誤導市場和投資者。
僅僅把“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理解為“資本因素”,是一種短視。深入研究會發現,“海信電器”更名為“海信視像”,他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據《青島日報》報道,未來海信電器將以“視像無處不在、應用無處不在、客戶無處不在、關愛無處不在”為導向,構建視像行業領先的產業集群。
其實,海信的顯示產業儲備早已開始。近年來,海信始終以顯示和圖像處理技術為核心,向產業上下游不斷延伸,打通了從底層技術、終端設備、場景應用、云端支撐到內容服務的全產業鏈條。如今,海信的智能電視系統在業內率先實現全場景實時圖像搜索、全場景語音交互,并具備業內獨有的六輪連續人機對話功能。
芯片技術層面,海信電器不僅已整合東芝電視畫質芯片設計團隊,還將原有的芯片部門和上海宏公司整合,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共同投資5億元深耕芯片技術,在8K超高清顯示畫質處理芯片、電視SoC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發力。
顯示技術上,海信練就了ULED動態背光分區控制技術、激光顯示技術等“看家本領”,并在Mini LED等前沿技術上不斷儲備并產業化。今年,海信電器頻頻推出高技術新品, 100全色激光電視、全球首臺75全色激光電視、全球首臺疊屏電視、中國首款社交電視……十分亮眼。
顯示場景擴展上,海信正在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布局,在家庭顯示之外,開拓辦公顯示、商用顯示、智能交通顯示以及特殊顯示等,可以支持遠程手術、智慧教室、家庭娛樂等多種應用場景。
在云平臺支持和內容服務上,海信在全球也稱得上“頭號玩家”。根據海信互聯網電視大數據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海信海外互聯網電視終端累計激活數已突破1100萬,全球累計激活用戶突破4900萬,即將突破5000萬用戶“大關”。今年以來,海信已成立了亞、澳、美、歐四大運營中心并實現了全球一體化內容運營。
相較于“電器”一詞,“視像科技”能更精準表達出海信在顯示與圖像處理技術方面的核心優勢,從海信電器到海信視像,海信要讓所有人知道,它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電視企業,他已在顯示產業生態鏈上縱深布局和全面開花,未來可期。(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青島日報等)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禹亞寧)
大眾銳評|白菜價創新低,“弱勢”農民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強”起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