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客戶端
2019-12-06 10:07:12
據新華社消息,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
據了解,此前7月2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并提出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對堅定文化自信,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持久影響力、革命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義。要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對各類文物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適度發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態產業。
什么是國家文化公園?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國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是一類文化資源的典型代表,對于闡釋、解說或研究國家遺產的自然或文化主題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是國家文化財富的寶貴載體。國家文化公園也是國家形象特征和文化傳統的標志體現,飽含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起源、民族精神與國家價值觀的滲透。
這次要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與山東有何關系?眾所周知,除了分布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明清長城外,山東境內還有齊長城,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齊長城遺址始建于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余年,源于濟南市平陰縣,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千里,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于家河村北入海;東西蜿蜒千余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主要有長清段、泰安段、萊蕪段、五蓮段等遺址。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山東在保護開發齊長城方面下足了力氣。
早在2008年山東就啟動了“齊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經過近4年持續不懈的努力,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早期長城的田野調查工作,首次實現了對齊長城的全面踏察,最終確認齊長城總長度為641322.40米。依據齊長城資源調查獲得的詳細資料,編制完成《齊長城總體保護規劃》。
2012年12月,“齊長城文化帶”就被確定為山東省“十二五”期間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明確在保護方面,先要制訂總體保護規劃,然后開始齊長城墻體保護工程。齊長城沿線兩側自然山谷以上的山坡區域自然環境恢復治理和相關的軍事設施、村鎮兵營的保護也要進行。沿線的黃石關、青石關、錦陽關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工程。
2015年8月,淄川齊長城文化旅游創意園項目簽約,作為山東省“齊長城特色文化旅游帶”首個進入開發合作階段的齊長城文化旅游項目,該項目的簽約標志著淄博齊長城開發與保護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6年3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齊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快推進齊長城立法保護工作,嚴禁借齊長城之名,無限度、無規劃地惡性開發和利用。
2017年10月20日,齊長城文旅融合發展座談會在原萊蕪市雪野旅游區召開,現場舉辦了《世界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專題攝影展。會議圍繞齊長城資源保護、齊長城文化遺產傳承、齊長城開發利用、齊長城旅游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助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旅游強省建設。
而同樣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全長645公里,貫穿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五市。
2013年10月,《山東省大運河遺產山東段保護管理辦法》施行,大運河山東段的保護變得有法可依。這是我國第一部由省級人民政府頒布實施的大運河保護專項政府規章,也是山東省第一部關于大運河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同年,原山東省文物局啟動了“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規劃建設和后續重大保護工程規劃設計工作。
2015年7月,山東省首屆運河論壇舉行。2019年10月,第五屆運河論壇舉行。
2016年,由原山東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牽頭編制的《“魯風運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評審,同年12月,“魯風運河”品牌聯盟成立,沿線五市“牽手”,形成了一個對外展示、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全新區域合作平臺。
2018年2月,山東將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列入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核心區。
2019年6月21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聊城大學主辦的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中國大運河藍皮書:中國大運河發展報告(2019)》發布會暨“大運河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舉行。國內首個大運河文化數據平臺在山東建成并運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劉兵 整理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