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1-22 10:07:01
原標題:泰安:從“有居”到“優居”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馬 鑫
住房問題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住有所居”承擔著人民群眾對住房的樸實期待與夢想。泰安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城市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在市區最好的地塊建設保障房,將解決困難家庭住房問題擺在突出位置,連續10年將此項工作列為為民要辦的實事項目,先后建成購買了惠普家園東西南三個小區、惠豐園、潤豐園、高鐵A區等10個保障房小區。
泰安市保障房項目先后榮獲“魯班獎”“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勞動競賽優秀工程項目”“全國建設工程管理成果一等獎”等獎項,以良好質量取信于民,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尤其是近年來,泰安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內解決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持續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讓百姓實現了從“有居”到“優居”的轉變。
在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中,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成了城市發展道路上難啃的硬骨頭。泰安市決心集中整治困擾群眾入住多年卻無法辦理不動產證的問題,2019年7月9日,成立房地產開發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7·9”工作專班,以“堅決不把歷史問題再留給歷史”的責任擔當,開展集中整治攻堅戰。專班下設綜合協調、政策研究與登記發證、稅費核算征繳、小區配套、調解仲裁、依法辦案等10個工作組,從31個部門單位抽調109位骨干人員,集中辦公、協力推進。
堅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創新“流程再造”,采取“容缺受理”,通過專班集中會審,消除了小區辦證的障礙。同時,按照“管當下、利長遠”的思路,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力保房地產市場規范有序發展。集中在市區范圍內解決了346個847萬平方米問題項目的辦證難題,惠及7.5萬戶家庭近23萬人,解開了百姓“心結”,贏得了群眾“點贊”。
老舊小區改造關乎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現在的泰山區泰前街道農大社區,路面平整了,“空中蜘蛛網”不見了,私搭亂建拆除了,整體形象有了很大改善。同屬于老舊小區的岱岳區堰嶺小區有著31歲“高齡”,一度曾是無人管理的“真空”小區。“小區里有40多棟居民樓,以前沒有施劃停車位,車輛亂停亂放,堵路又堵心。”居民王阿姨告訴記者。通過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拓寬硬化道路、施劃停車位、增設門禁監控及照明設施,還增加了健身、休閑區域,安裝了休息座椅和安全防護欄桿,老舊小區走出了“現代范兒”,居民的安全指數和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截至2020年底,泰安市實施各類棚戶區改造21萬套,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3.3萬套,累計發放租賃住房補貼9500余戶6310萬元,累計改造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舊住宅小區99個項目6.16萬戶。
泰安市將小區物業管理攻堅列入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以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創新。在小區物業升級攻堅戰中,泰安市開展“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市委組織部門親自牽頭推動,建立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的“金字塔”形黨組織體系和三級共商機制,發揮了“壓艙石”作用。2097個小區建立了2757個小區黨支部,業主組織組建率100%。一舉破解了多年未能解決好的物業收費難題,15個試點社區物業收費由原來不足50%提升到90%以上,全市物業費收繳率達到84.8%。推動建立公益性物業實體,無人管理小區全面實現兜底管理,市區實現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通過實施‘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發揮黨建引領紅色引擎作用,融洽了社區、物業、業主三方關系,全市物業服務品質明顯改善,小區管理正從‘不愿管’‘無人管’逐步實現‘齊抓共管’,開創了物業服務良性互動的新局面。”泰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副書記、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海峰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