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1-03-05 06:33:03
原標題:今日驚蟄:萬物復蘇,赴一場春日之約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文案/岳文燕 設(shè)計/徐稚媚
一鼓輕雷驚蟄后,
細篩微雨落梅天。
青島十梅庵梅園的梅花陸續(xù)盛開。觀海攝影師劉明元攝 (資料圖)
今日16時53分
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氣——“驚蟄”
此時,
太陽到達黃經(jīng)345度。
天氣轉(zhuǎn)暖,漸有春雷,
雷聲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故稱“驚蟄”。
絲絲春雨滋潤著剛剛冒出的花尖,樹梢上還墜著剔透的水珠,搖搖曳曳。觀海攝影師李昕攝 (資料圖)
驚蟄,
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
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
粉嫩的梅花。觀海攝影師劉明元攝 (資料圖)
驚蟄有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乃鬧春之始。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便引出千嬌百態(tài)。
即墨區(qū)龍泉街道盛開的桃花。(資料圖)
二候倉庚鳴,
倉庚乃黃鸝,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
黃鸝的啼鳴,
是春暖花開的旋律。
安然度過冬季的水鳥開始追逐嬉戲,一對赤膀鴨在濕地清澈的水面上覓食。“青島觀”攝影師王海濱攝(資料圖)
三候鷹化為鳩,
古稱布谷鳥為鳩,
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如癡而化。
鷹化為鳩,春時也。
春回日暖,兩只綠頭鴨在巡游。觀海攝影師王海濱攝 (資料圖)
“一夜春雷百蟄空,山家籬落起蛇蟲。”
——《春居雜興》王禹偁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動物植物本身的花紋和圖案,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觀海攝影師戴毅攝
驚蟄時鳥蟲萌動,
仿佛有一個無形的手,
在召喚著蟄伏了一冬的蟲子。
成群綠頭鴨在青島市城陽區(qū)棘洪灘水庫歡躍嬉戲。觀海攝影師王海濱攝 (資料圖)
山澗有了泉水的歌唱,
樹間又有了嫩嫩的綠色。
而新的希望,
正在悄然蓄勢,破土而出。
3月3日,城陽世紀公園的迎春花陸續(xù)開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邢志峰攝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觀田家》韋應物
農(nóng)民正在勞作。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王建亮攝 (資料圖)
驚蟄,是春耕的開始。
俗話說"到了驚蟄節(jié),鋤頭不停歇。"
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qū)進入春耕時節(jié),
南方開始犁地耕田,北方的小麥則已開始返青拔節(jié)。
田野阡陌,處處可見弓背彎腰、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菩薩蠻·春雨》蕭漢杰
一只蜜蜂在杏花間采食花蜜。“青島觀”攝影師王海濱攝(資料圖)
驚蟄前后,
冷暖頻繁交替,
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春捂”不能忘。
李滄區(qū)十梅庵公園青島梅園的山茱萸迎著春風開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邢志峰攝 (資料圖)
隨著春回大地,
可以走出家門,
郊游、踏青、放風箏。
膠州大沽河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不少市民游客在廣場上放起風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羅震攝 (資料圖)
“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驚蟄時節(jié),乍暖還寒。
氣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在平度市東閣街道水石埠村,果農(nóng)在收獲梨。(資料圖)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驚蟄日雷》仇元
一朵朵、一簇簇的粉色桃花開滿枝頭,像片片云霞染紅大地。(資料圖)
驚蟄三候中所代表的花信為:
“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花漸漸盛開,
十里芳菲從夢中緩緩走進眼簾。
我們等你,赴一場春日之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