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1-03-19 16:54:03
原標題:【齊魯遍地紅 黨史云游學】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
來源:魯網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學史明志守初心,砥礪前行勇擔當!魯網·泰山財經推出特別策劃:“齊魯遍地紅 黨史云游學”——每天一張海報,掃碼閱讀文章,和您一起云游紅色場館,追憶崢嶸歲月,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鮮血為國流。囑我抗日眾同志,踏我血跡報國仇!”一首愛國絕筆道出多少辛酸往事。年僅26歲的余志遠,在敵人威逼利誘下仍不為所動,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余志遠是眾多冀魯邊區革命英烈中的一位。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無數為國捐軀的英烈長眠。
冀魯邊區地處華北平原,以津浦鐵路和黃河為界,被稱為“雄雞的咽喉要塞”。包含山東、河北兩省24個縣,是抗戰初期山東省形成的六大戰略區之一。 1937年10月,中共冀魯邊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1939年秋至1940年春,冀魯邊八路軍“挺縱”主力分九批,先后向魯西魯南輸送了15000名干部和戰士,為整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944年1月,經中共北方局批準,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并建立渤海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時間,冀魯邊區共殲滅敵人五萬余人,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有十多萬軍民在殘酷的斗爭中付出生命代價,其中包括90多名縣團級干部、3萬多干部戰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是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的一部分,紀念園位于德州樂陵市朱集鎮,總占地面積186畝, 2014年9月落成開園。主要是由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和挺進廣場、紀念廣場、烈士碑林等六部分組成。先后入選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山東省委組織部備案的干部黨性教育基地,獲批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統一戰線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教師實踐教育基地、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山東省委黨校現場教學基地、社會主義學院教學科研基地等榮譽稱號。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館名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將軍親筆題寫。以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形成、發展和演變為脈絡,布展分為孕育形成、發展壯大、艱苦奮戰、全力支前、傳承紅色基因等五個單元,全面系統、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冀魯邊區革命英烈英勇戰斗的光輝歷程和感人事跡。
挺進廣場為紀念1938年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挺進冀魯邊而命名。主題雕塑由昂首并肩的工人、農民、軍人三個人物形象組成,八路軍戰士揮舞的大刀象征著革命的武裝斗爭。冀魯邊區烈士碑林,有1003名革命烈士在此長眠。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冀魯邊區革命烈士而建,2015年5月建成。
牟宜之曾任樂陵縣長,出生于1909年。1932年參加日照暴動。1938年5月被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任命為樂陵縣長,后在先進人士教育引導下,將縣政府所有積蓄交由八路軍支配,并將縣政府武裝改編為八路軍挺縱泰山支隊,他本人也加入了共產黨,使樂陵成為一個鞏固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常大娘之家”是為了紀念革命母親常大娘而建。常大娘本名劉相惠,9歲時嫁給樂陵縣朱集鎮大常村聾啞人常培仁當童養媳。“七·七”事變后,棗鄉大地掀起了抗日高潮,深明大義的常大娘攜全家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日斗爭中。白天,她除了放哨、送情報,還幫助傷員做飯、洗衣服;晚上,她和丈夫帶領一家人不辭辛苦地挖地道。時間一長,常大娘的家成了冀魯邊三地委和靖遠縣委的機關駐地,她家的地道,成了邊區抗戰的“大本營”和“指揮部”。而毛主席也稱贊常大娘是“大愛為國,革命母親”。
冀魯邊,一片鐫刻著紅色基因的熱土!如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敢為人先、大愛為國、不屈不撓、團結奉獻”的冀魯邊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逐夢前行!(魯網·泰山財經記者 趙洪斌 李曉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