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1-04-06 06:40:04
原標題:“再次創業”是一個歷史性的抉擇!青島日報訪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再次創業”是一個歷史性的抉擇
——訪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
嶗山區委書記孫海生
四月的嶗山,正是芳菲盡染的時節。大街小巷的林木進入一個最盛大的時刻,花枝繁茂,如同加冕。而在無聲處,樹根卻決然扎向縱深處、更深處。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在形勢一片大好的發展語境中,嶗山區主政者強烈的憂患意識,的確有些振聾發聵。
“在最好的時候,也要保持危機感。”在訪談中,這句話被孫海生屢屢提及。在2020年這一史無前例的特殊年份,一切作為與成果都有著別樣的考量意味。在這一年,嶗山區在防疫情、穩增長的嚴峻形勢下,固定資產投資逆勢增長20.9%,比全市增速平均值高了17.7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位居全市第二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1.18億元,僅次于西海岸新區。項目推進畫出了一道昂揚的曲線——全年新落戶總投資898億元的重點項目132個,增長50%,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2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24個,分別增長30%和40%。
盡管如此,作為嶗山區的掌舵人,孫海生仍一而再地強調“危機意識”。從遠處說,這源自一種脈絡深遠的治理智慧,正所謂“居安思危,思則有備”。而從現實說,思慮的背后,是出于一種清醒的判斷——在他看來,立區27年的嶗山區已行至一個具有抉擇意義的“十字路口”。
縱觀青青之島,無論從產業格局還是城市品質看,嶗山這片區域最具“少年之氣”,“少年之氣”是一種銳氣,是耀目的鋒芒,是葳蕤生長的勃勃英姿。經過了27年的發展,嶗山的區域綜合實力、城市建設管理、人民生活品質等,都走在了區市前列。“在這種形勢下,嶗山是該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優越感、自豪感,還是保持憂患意識,堅定地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是滿足于小進即滿、小富即安,還是秉持初心、繼續攻堅奮進?”孫海生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嶗山作出堅定選擇的“十字路口”。
在青島“十四五”規劃中,描繪出“建設高能級灣區大都市”、“聚灣強心、軸帶展開、多極協同”等城市新藍圖。在整座城市的拔節生長中,嶗山又該如何實現能級的大幅度躍升?更重要的是,在此輪規劃中,青島的主城范圍由原來的“環灣三城”擴展為統納五區的“環灣都市現代化主城區”,嶗山區由“坊間”的主城正式晉級城市之核。這意味著,未來的嶗山必將不同以往,也必須不同以往。拿孫海生的話來說,“成為主城區的嶗山,需要的是一種系統化的提升。”
“再次創業!”這個箴言似的號令,就是嶗山區作出的歷史性選擇。
在青島蜿蜒流轉的海岸線上,嶗山這片區域仿佛以“沖鋒”之勢向海突起,屹立潮頭。“我們提出再次創業,一方面,就是要用這一共同的事業來凝聚人、鼓舞人,引導全區上下始終保持干事創業、勇爭一流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是努力實現更大作為的鞭策。”孫海生說。
立嶗山之“志”:
南提北進,再躍層級
再次創業,嶗山的方向在哪里?
“戰略北進是我們再次創業的總抓手,也是嶗山未來五年的主基調,其實質是南提北進、全域統籌,是向北突破中韓、北宅、王哥莊街道的發展層級,向南提升金家嶺、沙子口街道的發展品質;其根本指向是破解嶗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孫海生介紹。
嶗山的發展,備受空間掣肘。截至去年初,在嶗山區三大發展片區中,張村河片區已10年未新增村改項目,規劃10年的創智谷片區、規劃近8年的健康城片區尚未實現村改“零”的突破。受發展空間嚴重不足等因素限制,“十三五”期間,嶗山區僅新增杰華生物這一個規上工業納統企業。
向北進發,可以說是嶗山再創業的“必經之路”。在南部片區接近空間飽和的情況下,北部片區的空間騰挪是其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戰略北進就必然會觸及村莊改造、項目征遷等一系列難題,但是再難、再苦,我們也要堅定不移地向北走,力爭用一個較短的時間,給嶗山的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孫海生說。
為此,嶗山區堅持把村莊改造作為戰略北進的先導工程,把延續近10年的搬遷過渡費標準調高至每平方米20元,新啟動洪園、坡前溝兩個社區村莊改造,新增產業空間44萬平方米。“得益于村莊改造的強勢推進,去年以來,山東能源研究院、歌爾微電子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實現了重要突破。今年,我們將同步推進16個社區的村改前期工作,再啟動3至5個社區的村莊改造,新拓展1000畝產業用地,為嶗山發展打開新空間。”
歌爾微電子產業園
如果說“北進”是嶗山基于客觀形勢的選擇,“南提”則更能體現其居安思危的主觀進取意識。
嶗山區南部擁有青島最優質的商務樓宇集群。根據國際知名房產咨詢機構戴德梁行的數據,嶗山區商務樓宇月均租金領先全市,空置率則低于全市水平。這里的樓宇軟硬件、產業聚集度、城區配套更具品質化優勢。而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嶗山區仍堅持在商務樓宇的提質升級上下功夫。
不同于北部區域的“空間拓展”,發展南部區域的樓宇經濟,更多指向的是“空間優化”——打造“立起來的經濟聚集區”,在有限的空間內尋求最大化效益。
金家嶺金融區
據孫海生介紹,為達到這一目的,在體制機制層面,嶗山區組建了正處級樓宇經濟發展中心,出臺全市首個樓宇經濟專項政策,真金白銀推動樓宇經濟發展;在產業配套層面,新引進新希望六和、萊鋼建設科技等一批總部企業,全區重點樓宇平均入駐率達到81%;在生態建設層面,出臺全省首個區縣級樓宇等級評定規范,對106個重點樓宇項目實施“一樓一檔”動態管理。
全方位的舉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去年以來,嶗山區新增億元稅收樓宇6座、總數達到26座,數量達到全市最高。“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健全創業服務、中介服務、生活服務相銜接的服務體系,打造一批特色產業樓宇。同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產業的發展,全力支持高層工業樓宇發展,加快打造‘都市型工業’新業態。”孫海生說。
謀嶗山之“勢”:
緊盯前沿,探索高端
南提北進所騰挪與開拓的新空間,為嶗山區的產業發展釋放出新的可能。該怎樣書寫這種可能?
孫海生的回答是:“順著走”,即順“勢”而為。“從橫向看,要順應國家和省市的產業發展大勢;從縱向看,實踐證明,嶗山既有的產業思路是正確的,為嶗山打下了堅實、清晰的產業底子,應該順著這個勢頭走,而不是來回‘翻煎餅’,要對得起前任領導班子的奮斗。從更微觀的層面看,則要順著區內企業發展的態勢,尤其是航母級企業的轉型趨勢。”
嶗山建區以來,打造了金融、科技、旅游三張靚麗的發展名片。“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繼續堅持緊盯前沿、探索高端,今年進一步明確了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游、醫藥健康‘四大主導產業’。”孫海生一一細數下一步將如何聚焦這“四大主導產業”,推動產業布局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力——
金融產業是嶗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極。2020年,嶗山區基金管理規模占全市的70%,大型法人金融機構占全市的80%。下一步,將突破發展金融科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業態,力爭“十四五”期間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到2025年達到340億元,較“十三五”末翻一番。
嶗山國際創新園展示區
創新是嶗山的基因與本色。嶗山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98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4.6%,均居全市第一。下一步,將集中發力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50家,獨角獸企業達到12家,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嶗山君瀾度假酒店
嶗山文旅資源得天獨厚,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下一步,將高水平策劃一批夜經濟、特色民宿、海洋旅游、文化創意等新業態,加快推進嶗山風景區轉型升級,抓好釣魚臺·美高梅酒店、沙港灣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目前,嶗山已經聚集了黃海制藥、華仁藥業、杰華生物等一批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具備了做大做強醫藥健康產業的基礎。下一步,將抓住健康城片區規劃調整落地的契機,重點布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康體養生等業態,全力支持通盈藥業等龍頭項目集群發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生命健康產業集聚區。
沒有企業,就無所謂產業。提及區內企業時,孫海生直呼:“嶗山的很多企業,真的是讓人愛不釋手!”在訪談過程中,他一次次不由自主地“偏題”,當起區內企業的推介者。這種“愛不釋手”與體量無關,無論是萌發之初的“新苗”,還是蔭庇一方的“參天大樹”,他都津津樂道。“在營商環境方面,簡而言之,我們就是要做到三個原則:‘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說到做到’。面對企業訴求,該辦能辦的事,馬上去辦;應辦難辦的事,千方百計為企業辦;按照法律法規不能辦的事,也不能不回復企業,而是要詳細說明情況,獲得他們的理解。”
在嶗山,這樣的一種生態正在形成——讓企業成為“磁石”,促成各種有益資源向企業、向產業聚攏。孫海生以嶗山區正在創新開展的人才住房建管用一體化新機制為例,加以闡釋,“今年,我們將推出2000套全裝修、全配套的‘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拿出其中的1500套,按照企業稅收、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等,實行‘配額制’這一新的分配模式,讓企業有更多自主權。”
求嶗山之“變”:
產城融合,系統提升
生產、生活、生態,這三個維度的交疊猶如絲線縱橫,織就一座城的姹紫嫣紅。縱觀青島各個區域,在這三個維度的深度融合與精致化發展方面,嶗山可以說最是“天賦異稟”。
“我們認為,嶗山開啟戰略北進、實施再次創業的內涵,便是要推進城市轉型升級,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而不僅僅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在孫海生看來,推動產城融合,是這項系統性工程中的重要一環。“一切謀求產業發展的努力,說到底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嶗山區不能搞過度地產化和產業空心化,不能為了一時的輕松而寅吃卯糧。只有這樣,區域發展才能有穩定的稅收和就業,然后才能提升城市建設品質、產業發展層級、民生保障水平。”
城市轉型升級要看得到未來。“目前來看,嶗山區有的片區城市功能不夠完善,個別區域已經出現了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下一步,要以未來的眼光突出抓好城市功能配套,盡快完善商業、交通、停車、生態等城市功能,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尚經濟發展,打造一批產城融合的新地標。”孫海生說。
城市轉型升級也要彰顯民生溫度。對于民生事業,孫海生反復強調要“設身處地”,“有的事情,比如僵尸車占路這類看似很小的事,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來看,那就是一樁大事,必須要注重從制度機制層面研究治本之策。”例如,嶗山區今年調整了“微改革,微創新”事項的思路,將往年的90多項壓縮到今年的20項左右,重點是民生和社會治理領域,改革事項在精不在多,每一項都要直奔問題,力圖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如果我是一名游客、一位市民,未來五年后,我最希望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嶗山?”對于嶗山的未來,孫海生有著自己的暢想,“這里會有更多體現城市品質的地標性建筑、地標性區域,一切體現城市形態的高端新興產業都能在這里集聚發展,出行難、停車難、看病難等‘城市病’會用智慧化的手段得以緩解,文明城市建設結出更多碩果……一言以蔽之,嶗山的城區發展品質將不比全國任何一個城區差,成為一座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山海品質新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杰 霍璟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