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1-04-07 17:18:04
原標題:看不見的腫瘤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4月7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張天翼)一名名血液病患者在掙扎與求生,一名名血液病醫生用專業進行守護,走入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血液內科病房,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渴望“生”和奉獻“愛”的氛圍,讓人為之動容。
望向窗外的趙女士此刻只有一個心愿,丈夫的病能夠好起來。
抗癌30余天
3月19日上午10時,濱醫煙臺附院22樓血液內科病房走廊。
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趙女士走出病房,輕輕關上門,向著靠窗的桌椅邊走邊告訴記者,丈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怕丈夫接受不了還沒告訴他實情。幸得濱醫煙臺附院醫護人員的救治,目前病情已經得到了及時的控制。
趙女士丈夫姓顏,兩人一起來煙臺打工近3個月。2月上旬,顏先生在工地上干活兒,發現自己嘴里和舌頭上起的泡越來越嚴重,嗓子也越來越疼,干完活后渾身沒勁兒。他以為是普通的上火,便去藥店買了點藥,可吃完藥后并沒有好轉。
2月21日,顏先生來到濱醫煙臺附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建議他查一下血,結果顯示白細胞明顯高于正常,血小板很低。通過會診,醫生發現他周身還存在散在的瘀斑,出血現象很重,經過診斷,是急性白血病,顏先生轉至血液內科開始接受治療。
急性白血病發病急,治療起來十分棘手。科室醫護人員鼓勵顏先生積極配合治療,告訴他情況會好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一天比一天好。“丈夫入院后,白細胞很快降下去了,身體也正在恢復,身上那些嚴重的淤青,也都看不見了。”趙女士說,多虧有了這些醫護人員,我們才能挺過這要命的一關。
趙女士說,在濱醫煙臺附院治療的這些日子里,他們兩口子明顯感受到了醫護人員的溫暖,“無論何時,只要一呼叫他們,不管是誰在崗,不管有多忙,也會盡快來到我們身邊,那些細微的關照讓我們這些外地人覺得很溫暖,感謝!”
奇跡
濱醫煙臺附院血液內科治療血液病早有成功案例。
濱醫煙臺附院血液內科主任王華
這個案例讓科室主任王華至今印象深刻:2016年,科室接診了一名50多歲患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患者,后來又確診為顱內靜脈竇血栓。“顱內靜脈竇血栓的死亡率很高。當時患者處于一個特別危重的狀態,入院以后慢慢地陷入了昏迷,我們和神經內科的同事一致認為,這個病不好治!”
患者家屬心急如焚,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到處咨詢了很多醫院,得到的回復都是很難獲救了。已經判了“死刑”的病怎么辦,繼續治療,還是放棄?
絕不放棄,患者的事情比天大!王華醫療團隊在接手該患者后進行了詳細的討論研究,提出了采取血細胞單采聯合抗凝、脫水的綜合治療方案。但單采后的結果會如何,患者能否救活,大家心里都沒底,只能放手一搏。“醫生,就試試吧,至少我們不會后悔。”患者的兒子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向王華主任斬釘截鐵地回復道。
王華介紹,如果那個患者在治療后情況沒有改善,很可能會一直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誰也不敢保證100%會救活,但是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不放棄每一個患者。”
經過血細胞單采和綜合治療后,那名患者的紅細胞快速降下去,血液粘稠度低了,再進行抗凝治療,血栓溶的更快了。“一個多月后,患者的病情逐漸開始好轉。從清醒到進食,再到下地走路,就像電影里的情節似的,所有人都感覺像做夢一樣。”王華欣慰地告訴記者。當這名患者奇跡般的好起來后,給他們科室送來了一面鮮艷的感激錦旗,這是對全體血液內科醫護人員工作的一份肯定與信任。
濱醫煙臺附院血液內科醫生鄒慧琳來到病房,詢問患者病情。
太難了
血液內科醫生鄒慧琳說,血液疾病很抽象,整個血液系統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往往只憑一張血常規化驗單來判斷是否異常。最難的還有它的診斷標準,比如一個淋巴瘤就分為幾十種類型,治療和預后也不同。
王華補充說,血液病學還難在臨床表現是不固定的,例如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隨時會出現變化:感染了,不但要治療血液病,還要會控制感染;血糖高了,要會治療糖尿病;肺炎了,要會治療肺部感染。每天都要觀測患者病情的變化,要隨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都要會,都要兼顧”。
王華表示,血液病的確診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否則寸步難行。工作之余,科室內部會不間斷進行學習,包括發病機制、治療手段等更新速度比較快、需要補充知識點的內容。“醫學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像診療指南,出一個就要學一個,醫學在不斷發展,我們就要不斷地去學習。”鄒慧琳說。
“在工作中,看到患者經過治療,病情明顯好轉、治愈,這種成就感真的無法言語,是一名醫生發自內心的欣喜。”王華主任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信心。
規范
按時、按規治療是濱醫煙臺附院血液內科一直堅守的治療理念。
王華主任介紹,化療藥物的作用強度與劑量成正比,為了取得最好的醫治療效,要嚴格遵從規范劑量。“這一點在血液腫瘤治療中特別重要。”
她進一步解釋,血液腫瘤大都惡性程度較高,如未及時控制病情,很可能就喪失了進一步醫治的有利時機。假如不規范劑量,而是長時間承受小劑量的醫治,也可能使腫瘤細胞耐藥,使疾病愈發難治。所以,在患者能接受的前提下,使用規范劑量的醫治治療效果才會更好。而究竟使用多大劑量,需要醫生從患者年齡、主要臟器功能、是不是有并發癥、是否耐受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在血液內科,所有下完醫囑的化療藥都要進行雙人核對,每名患者的用藥和用量都要精準,以及要清晰記住他們的用藥時間和天數。“我們必須要記牢患者使用藥物的每一步進展,下一個時間段該打哪一瓶,化療不允許出一點點錯。”
“有時候我們陪伴患者的時間,可能比他們的子女都要長。除了特殊情況以外,一年365天,每天科里的患者都能見到我們。”即便是這樣忙碌,鄒慧琳依舊認為:“人的一生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很值得!”
有時治愈,常常關懷,總是安慰。這就是濱醫煙臺附院血液內科的醫護人員,為了將看不見的血液疾病驅走,他們信念堅定、無私堅守,與患者一路攜手,“醫”路同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