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5-14 19:28:05
原標題:棗莊全民進入“掃碼就醫”時代
來源:大眾日報
5月14日,“慶祝建黨百年·巡禮健康山東”主題新聞發布會棗莊專場在濟南舉行。
據棗莊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同志介紹,棗莊市圍繞“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豐富衛生健康服務供給,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與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初步實現了“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量達2745個,實際開放床位24916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萬余人,分別較2012年增長24.32%、69.13%與72.66%;每千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6.10張、2.82人與3.49人,分別較2012年增長56.01%、52.43%與98.30%;全市衛生總資產由2012年的41.86億元增加到161.92億元,增長286.81%。
生命至上,高質量發展體現民生溫度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展開,第一時間建立全市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科學制定防控方案,有效運用“大數據+網格化”“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等現代化手段,迅速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與精準防控的強大防線,僅用19天的時間就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全市24例確診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實現了“密接排查全覆蓋、確診病例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
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全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54個鄉鎮被確認為國家、省衛生鄉鎮,實現了由煤城到“美城”的轉變,城市美譽度、影響力、競爭力持續提升。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健康素養提升工程,命名健康機關、健康社區、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584個,城市建設微觀基礎逐步夯實。
健康扶貧“八個一”工程,“兩免兩減半”“先診療后付費”便民惠民。規范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因戶因人因病精準施策,共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輕就醫負擔8.12億元。
創新驅動,醫療服務匯聚科技力量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打造“上引、下帶、跨域”模式,成立棗莊市立醫院醫療集團等各類醫聯體37個,精心打造信息化平臺與居民電子健康卡應用環境,全民進入“掃碼就醫”時代。全面取消公立醫院高值醫用耗材加成,建成醫學影像、遠程心電等資源共享及胸痛、卒中等六大中心各26家,成立質控中心41家,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運行順暢。
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2012年以來,累計投資20.1億元,先后完成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整體遷建與市立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市醫養康復中心等一大批衛生重點項目,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就醫條件。抽調200余名醫生開展幫扶,選派15名“業務院長”援助薄弱鄉鎮衛生院發展,建設示范標準村衛生室236個,基層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學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教興醫,出臺《關于實施棗莊市醫藥衛生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三年攀登計劃的意見》,累計建成省級以上臨床重點專科4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協同)4 家,引進“千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5名。
堅持預防為主,公共衛生服務筑牢堅實屏障
疾控體系改革加快實施。實施市、區(市)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調整充實職能編制,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首席專家與績效管理制度有效激發了疾控機構人員活力。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整體搬遷項目與市胸科醫院改擴建項目進展順利。精神衛生綜合管理經驗得到國家部委肯定推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級試點成效明顯,基層社會心理服務網絡不斷完善。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精準扎實。累計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22萬余份,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及兒童、孕產婦、新生兒日常健康管理服務全覆蓋。全市64所基層醫療機構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1482個,團隊成員5223人,簽約200.66萬人。
守正創新,中醫藥事業彰顯特色優勢
外引內樹,營造中醫發展氛圍。與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年簽約合作,依托市中醫醫院組建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經過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等緊密合作,共有30位全國名老中醫授徒54人,“柔性”引進中醫藥名家500余人次定期坐診講學。
中醫藥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北京中醫藥大學棗莊醫院“針灸全科化”入選國家第一批中醫診療模式創新試點典型經驗,“北針南灸”領軍人物設立院士工作站和熱敏炙分院,區域中醫藥發展高地初現規模。目前,全市共有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2個、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2個、省級中醫藥特色衛生院18處、省級優勢專科15個,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實現全覆蓋。
實施“三經傳承”戰略,中醫藥隊伍日益壯大。全市先后6人入選全國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計劃,建成省級以上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個。積極組織“西學中”培訓,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中醫藥健康文化深入推進。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凱 實習生 孫栗昕明 報道)
責任編輯: 張西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