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1-09-30 06:09:09
原標題:海岱財評|縣域間“對賭治污”,山東在謀劃怎樣一盤棋?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9月29日,山東擁有跨界河流的16市133個縣(市、區)全部完成跨縣界河湖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簽訂工作,共涉及301個斷面。自此,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是什么?通俗地說,水在從上游縣流入下游縣之前要先交一份“體檢報告”,如果水質達到要求,則上游縣和下游縣之間互不補償;如果水質低于要求,那上游縣就要用真金白銀補償給下游縣;如果水質好于要求,那下游縣就要給上游縣補償。不僅如此,這份體檢報告還要定時公開,誰做的不好一目了然。
自此,“上游污染,下游無計可施”的治理難題徹底成為歷史。上下游直接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山東省內河流一段一段全都有了一本明白賬。
生態利益很特殊,如果沒有強制的利益再分配,很容易出現“我種樹你乘涼,我治理你享受”的局面,讓保護環境者吃虧。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補償應運而生。
生態保護補償是指,生態保護受益方以資金、項目、技術等方式,給予生態保護提供方以補償。通過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利的方式,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實現“誰污染、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
就山東而言,山東在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從2007年起,山東開始在南水北調黃河以南段及省轄淮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大汶河流域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已建立起涵蓋空氣、地表水、海洋、自然保護區等領域的縱向生態補償體系。“十三五”期間累計兌現環境生態補償資金13億元,有效激勵了地方政府加快環境質量改善步伐,有效推動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約束性指標的提前完成。
但這還遠遠不夠。以水污染治理為例,過去雖然建有縱向的流域生態補償體系,但考核、獎懲的壓力多徘徊在省級、市級,并不直接傳導具體負責治水的縣一級。于是就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教練員急得滿頭汗,運動員不著急”的現象,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這一次,山東一竿子把壓力插到底,直接把責任落到具體負責治水的縣一級身上。上下游的縣之間互相監督,相互比拼,你做得好,對方真金白金地給你補償,你做得不好,也將損金折銀地補償對方。這一次,省級不再負責埋單,獎補在上下游縣之間進行。
每個斷面年度補償資金額度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對哪一個縣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小數字。于是在簽協議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縣市區的“斤斤計較”“爭斤論兩”,原定的291個斷面最終有以301個斷面的數目落實到了協議中。跨界的河流有多少、在哪里跨界自此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賬目。
責任落實到位,治理才能有效果。截至去年底,山東水環境質量已經連續18年持續改善。相信通過明確流域上下游地區水質保護責任,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實行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利的方式,一定能讓山東水環境質量再上一個臺階。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曉婉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