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1-11-08 17:14:11
原標題:情系丹青盼統一——兩岸人士呂佛庭、魏玉傳攜手策劃創作《盼橋圖》紀實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10月9日,我在收看收聽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之后深受鼓舞,情不自禁地想起菏澤作家魏玉傳、臺灣畫壇宗師呂佛庭攜手策劃創作的《盼橋圖》,想起那歷久彌新、激勵兩岸同胞謀和平謀統一的破冰之作。
2019年3月,作為《齊魯晚報》山東菏澤記者站首席記者,我采寫了一篇專訪《文章千古好,仕途一時榮——魏玉傳業余創作編書初探》,后被編入紀實文集《為了神圣的使命——菏澤后來居上耕耘錄》。正是通過這次采訪,我了解到魏玉傳與呂佛庭當年深厚的忘年交情,并獲悉他倆曾攜手策劃創作《盼橋圖》的詳細經過,至今仍對臺灣老教授呂佛庭那激動人心的深切之問“隔海相望淚欲盡,何時神雀架天橋”記憶猶新。
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鄧穎超、李德生、陳慕華、程思遠、趙樸初及國民黨元老、百歲愛國人士陳立夫相繼為由魏玉傳主編的《中國當代書畫家傳》一書題詞并題寫書名,特別是鄧小平和鄧穎超邀請并歡迎陳立夫回大陸看看的重要談話,使魏玉傳深受鼓舞和啟發,由此激發了他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而創作的熱情。1999年8月,魏玉傳借鑒陳立夫為其題詞“譜寫當代墨海春秋,架設兩岸藝術彩橋”之意,聯想每年七夕節天下喜鵲為牛郎、織女相會搭橋鋪路的民間故事,經過多日構思和創意,產生了新的靈感。
隨后,魏玉傳將此想法寫信告訴了臺灣美術界元老、臺灣“中國美術協會”首席榮譽顧問、“渡海四大畫家”(另有張大千、溥儒、黃君璧)唯一的健在者、畫壇宗師呂佛庭,建議并邀請他圍繞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考慮創作一幅山水人物畫《彩橋圖》。面對大陸友人的策劃創意、新鮮命題和真誠相約,呂佛庭收悉后心領神會,深受感動。一向惜墨如金、鮮為個人題字作畫的呂佛庭,不僅關心支持《中國當代書畫家傳》的編寫工作并應邀出任該書顧問,而且不顧時年88歲的高齡,不惜耗費時間和精力,欣然命筆,很快精心創作了一幅詩書畫意俱佳的《盼橋圖》,并及時給魏玉傳寄去。
呂佛庭將“彩橋圖”改為“盼橋圖”,雖一字之差,卻如畫龍點睛,寓意深長。這幅畫盡管尺幅較小,尚未設色,卻立意重大,主題鮮明,構思新穎,藝術精湛。其無窮的藝術魅力開啟了兩岸共譜“當代墨海春秋”之先河,真誠地表達了這位老教授深切盼望祖國完全統一的心聲,反映了天下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寄托著億萬華夏兒女共圓中國夢的美好愿望。半年后,幾位書畫家在報刊上看到對呂佛庭及其《盼橋圖》的報道,拍案叫絕,連連稱道,同時還向魏玉傳建議:“如果請呂佛庭把這幅《盼橋圖》再畫得大一些,并涂料設色,不僅會錦上添花,異彩倍增,而且對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將會起到更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為此,2000年3月,魏玉傳致信呂佛庭,將幾位書畫家對《盼橋圖》的贊譽和建議向他作了匯報。沒想到,不到一個月,魏玉傳便收到呂佛庭從臺灣寄來的新作《盼橋圖》(見附圖)。凝視這一設色精美、賞心悅目的大幅墨寶,令人神往。
呂佛庭先后創作的大小兩幅《盼橋圖》,如出一轍,異曲同工,獨領風騷。實際上,這是兩幅頗富寓意性的山水人物畫,既“以造化為師”,又“以心為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畫面左邊是山峰的一角,挺拔堅實,巍然屹立,象征祖國大陸;右邊是海島一角,懸崖峭壁,象征寶島臺灣;中間是汪洋激流,浪花翻滾的大海一望無際,水天一色,象征臺灣海峽;兩岸的樹木由左向右搖動,風由西向東勁吹,象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兩岸之山之木,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密有疏,有長有短,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兩岸的地位及作用。
尤其精妙的是,海峽兩岸懸崖上,兩位老翁隔海相望,思念情深,凄然淚下。這一畫龍點睛之筆,代表著盼望祖國早日和平統一的兩岸華夏兒女。再看那幾行功力深厚、結構優美的題畫詩:“秋深大地風蕭蕭,兩岸霜寒草木凋。隔海相望淚欲盡,何時神雀架天橋。”不偏不倚,正好寫在畫面中間上方,猶如一座現代化的彩橋飛架海峽兩岸上空。這“彩橋”似有非有,說“有”,是因為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心目中早已盼望有座不可分割的彩橋;說“無”,是因為事實上還沒有真正架起這座彩橋,故將此畫命名為“盼橋圖”。兩幅《盼橋圖》主題重大,寓意妥帖,意境深遠,筆墨質樸高妙,以少勝多,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在技法上,中西結合,既寫實又寫意,熔詩書畫意于一爐,渾然天成,實為跨世紀之杰作,堪稱海峽兩岸書畫合作交流史上之絕唱。
由全國臺聯主辦、大陸唯一公開發行海峽兩岸的《臺聲》雜志,《中國書畫報》和《中國收藏》月刊,河北人民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等聞訊后,先后圍繞呂佛庭及其《盼橋圖》編發文章和圖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一度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和海峽兩岸眾多讀者的關注與點贊。
魏玉傳回憶說:“1995年,我有幸與呂佛庭書來信往,一年后彼此成為忘年之交,親如一家人,直到其臨終之前,從未間斷聯系和交往。他曾多次為我題詞、賦詩或作畫,其中一次題詞曰:‘書為文化之本,百代持續流光。同作中流砥柱,攜手推廣弘揚。’使我深受教益。呂老1934年從北平美專畢業后,由此開始了他那精彩而又傳奇的翰墨人生。1948年,呂老前往臺灣采風寫生,因兩岸隔絕了半個多世紀再也無法返回大陸。他50多年如一日,思念和牽掛著河南家中的賢妻老小,懷念著故鄉的山山水水和父老鄉親。”
為了盼望早日與家人團聚,身為大學知名教授和書畫大家的呂佛庭,傾心致力于教書育人,樂以翰墨為伴,終生未再婚,做到守身如玉,永葆高風亮節。呂老堅持正義,情系丹青,潛心治學,著作等身。為了描繪和贊美祖國山河,他花費7年心血,先后精心創作了《長江萬里圖》《黃河萬里圖》《長城萬里圖》和《橫貫公路圖》四幅百尺以上的長卷大畫,其中兩幅由張大千題寫畫名。盡管這四幅長卷大畫,件件精湛無比,價值連城,但他堅信兩岸必將統一,為此,他將這四件墨寶全都捐獻給了臺灣省立博物館和美術館典藏。他不畏艱險,涉足世界多地考察、寫生和講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德藝雙馨,聲名遠播,贏得世人敬仰。
2006年,96歲的呂佛庭在臺灣逝世。雖沒能盼來兩岸和平統一,但這兩幅《盼橋圖》將帶著他的遺愿靜候那個終將到來的時刻!(李德領)
來源:中國書畫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