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2021-12-21 11:28:12
原標題:借殼生蠣!原來,咱青島人愛吃的海蠣子是這么長成的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海蠣子是青島市民最喜歡的海鮮之一,但許多市民并不知道海蠣子的放養過程。眼下,正是膠州灣海域播種海蠣子苗的季節。12月19日,記者在紅島碼頭探訪發現,每天都有10多萬斤海蠣子苗被播進海底,經過兩年自然生長后才能成熟收獲。和其他海洋生物有所不同,海蠣子幼苗是寄生在扇貝殼上長大的。紅島漁民介紹,青島膠州灣海域冬天的水溫非常適合海蠣子生長。養殖戶在收獲完蛤蜊后,不能接著再養殖蛤蜊,需要換一個養殖品種來改善一下養殖場生態,所以海蠣子苗在這個時候最受歡迎。
又到放養海蠣子苗季節
進入12月中旬,位于膠州灣的紅島漁港碼頭便開始熱鬧起來。每天中午,一輛輛滿載“扇貝殼”的貨車開進碼頭。漁民將“扇貝殼”直接裝上漁船,來到海上的養殖區開始忙著播種。正在忙著裝船的養殖戶呂師傅介紹,這些扇貝殼上面吸附著許多海蠣子(牡蠣)苗。現在是放養的最佳季節,這幾天養殖戶都忙著往海里放苗。
漁民正在放養帶有蠣子苗的貝殼。
“放蠣子苗和種莊稼是一個道理,唯一不同的就是蠣子苗需要寄生在扇貝殼上。”一名漁民介紹,在海鮮養殖中,放養海蠣子苗比較特別。記者注意到,每一個扇貝殼上長著小的海蠣子,少的有三五粒苗,最多的達到了十多個苗。蠣子苗隨著扇貝殼下到海水里就能慢慢長大了。正在忙著裝船的呂師傅介紹,他在膠州灣有200多畝養殖區,這條船裝了2萬斤左右扇貝殼,要開船半個多小時到達養殖區播苗。記者注意到,當天在碼頭上裝船播種蠣子苗的就有10多條漁船。養殖戶呂師傅介紹,在紅島碼頭約有50多條船都在播種,一條船每天大約要放苗6萬斤左右,差不多一個養殖區200多畝海域,需要半個多月才能播種完成。
一船貝殼重約兩萬斤。
到“兩歲”就不長個了
“這些帶著海蠣子苗的扇貝殼,都是從萊州灣運過來的。 ”紅島海蠣子養殖大戶趙宇昌介紹,漁民在沒有找到扇貝殼下苗這一方法前,海邊一些礁石上會長著海蠣子,當地漁民就把一些帶苗的石頭放到養殖區。后來,借助扇貝殼放蠣子苗的養殖方式,因方便實用而逐漸興起。根據附著海蠣子的比例情況,如附著比例能達到七八成,也就是10個扇貝殼中有七八個上面有附著,一車扇貝殼就能賣4000元。海蠣子下苗后,一般要養上兩年才會去捕撈,通常而言,兩年后海蠣子就不再長個了,但蠣肉可能會繼續增肥,外殼也會越來越厚。每年進入冬季后,正是海蠣子苗放殖期,每天都有幾十輛拉著海蠣子苗的車從萊州來到紅島,紅島的養殖大戶們正忙著迎接幼小的海蠣子們。兩年后,這些海蠣子將在膠州灣內長成走上市民的餐桌。
裝滿一船扇貝殼后,出海播種。
“因為海蠣子喜歡吸附在貝殼上生長,所以在這些扇貝殼上,大多都吸附著幾個指甲大小的海蠣子苗,丟到海底就自然生長了。 ”據漁民介紹,萊州養殖扇貝較多,海蠣子一年性腺就成熟開始繁殖。養殖戶在固定的池子里放上足夠多的扇貝,將海蠣子與扇貝混養,扇貝表面形成天然的“礁石”狀,從而成了海蠣子幼苗的“住宅”。因為海蠣子養殖成功率非常高,等到扇貝長到一定程度后,就撒上海蠣子種苗,海蠣子經過受精孵化后,形成幼苗依附在扇貝殼上。扇貝成熟后,人們只將扇貝柱取下,把帶有海蠣子苗的殼保留下來,運至紅島播種到海底長大。
一般春節前后是最肥的
海蠣子養殖方式分好幾種,在青島一般以吊養和散養為主,不管哪種方式都離不開扇貝殼。海蠣子大約在每年的7月份繁殖,繁殖的幼苗習慣依附在礁石或者扇貝殼等其他物體上。海蠣子幼苗容易依附在扇貝殼上,這種海蠣子幼苗的成活率比較高,所以當地就慢慢形成了在扇貝殼上“建宅”飼養海蠣子的模式。
每年10月底,萊州灣扇貝集中收獲,這個時候,養殖戶們就會到萊州等地去收取肉后的扇貝殼。養殖戶介紹,一車能拉兩萬斤帶有海蠣子苗的扇貝殼,價格在4000元左右,能撒2畝左右海域。趙宇昌說,一般情況下,海蠣子在春節前后最肥。
記者了解到,青島的海蠣子養殖主要集中在膠州灣、靈山灣、鰲山灣一帶海域,其中以膠州灣的海蠣子品質最好。原因是因為膠州灣水質優良,內陸土地徑流匯入后幗營養鹽被藻類等吸收,轉化為貝類成長的天然餌料。據統計,青島海蠣子養殖面積達4658公頃,占貝類養殖面積的六分之一,年產量達16萬噸以上,由于這個產量不夠青島市場消費。因此每年也會有不少從大連、日照等地來青的牡蠣。(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文/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