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2-02-08 07:27:02
原標題:青島逾六成培訓機構“學轉非”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請問,您要牛奶、咖啡還是可樂?”“牛奶。”學生發出口令后,系統自動識別語音,機械臂準確抓取了牛奶放到學生手中。寒假,青島新東方學校的人工智能興趣班里,孩子們正在測試代碼運行后的成果。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科類培訓機構面臨三種選擇,注銷、“學轉非”、“營轉非”,其中從學科類培訓轉型為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大部分機構的選擇。青島市教育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原有的1384家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中,52家轉為非營利性機構,923家轉型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注銷409家。
在這條轉型之路上,老師、培訓機構的焦慮在一點點被釋放,行業新“風口”為發展帶來更多可能,而學生參與非學科培訓的積極性,也在印證著“雙減”政策落地后的效果。
數學老師轉型講授人工智能
走進位于寧夏路的新東方學校,里面的一間間教室已經從原先的中小學全學科培訓教室轉變為美術教室、創客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對于機構轉型來說,硬件設施的改造并不難,最難的還要屬師資的優化。青島新東方學校市場營銷部總監定婉琴告訴記者,學校教職工原有1300多人,目前縮減到了500多人,除了補償離職教師,學校也在鼓勵支持教師轉型,以及招聘新的專業教師。
從數學轉向人工智能,邢天宇是教師轉型的一個典型。2018年大學一畢業,邢天宇就進入了培訓行業,近些年他一直在新東方教初中數學。“雙減”政策出臺后,擁有信息學科背景的他決定留在這個行業。高中時,邢天宇參加過信息學奧賽,大學又參加過機器人競賽,畢業后還教過一段時間編程。“編程和數學是相通的,它也是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我教人工智能的編程是沒問題的,我需要攻克的是硬件(機器人)這一關。”邢天宇說,為了轉型,他一方面參加機器人供應商提供的教師指導培訓,一方面參加學校安排的每周四天的教研,另外他還把機器人帶回家自學和研究。幾個月后,他從“新東方”拿到了人工智能培訓資質,然后順利轉型成為一名人工智能教師。
與大型培訓機構相比,中小型培訓機構的轉型相對靈活一些。現在的海川藝術培訓學校也是從學科類培訓學校轉型而來,如今該校設有美術、書法、口才等科目。該校第一批轉型的教師是有特長的教師,比如擅長書法的語文老師通過進一步培訓后轉型為書法教師;一時難以轉型的專業課教師,改行為托管老師;原有教師無法支撐的課程,由外聘的專業老師承擔。該校創始人、總校長袁本鑫說,學校原有近20位老師,現在基本都留下來了,又多了幾位專業課老師。
除了純粹的“學轉非”,還有一些綜合性培訓機構剝離了原有的學科類培訓,專注發展非學科類培訓。以前的啟創陽光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現在更名為啟創陽光藝術培訓學校,停開英語、數學、語文培訓,保留美術、書法、圍棋、主持等培訓。該校校長孫夢告訴記者,雖然剝離了學科類培訓,但學校實現了20多位老師零失業率、零離職率,這主要得益于學校從建校之初就注重教師“一專多能”發展,支持老師根據自身特長考取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所以不少老師能夠順利轉型。
“良性競爭”帶來新一輪優化
實際上,對于學科類培訓機構來說,轉型只是其邁出的“左腳”。進入非學科類培訓市場,它們不得不與“土著”們展開激烈競爭,揚長補短做出自己的優勢,是它們必須邁出的“右腳”,否則也將寸步難行。
清華、南開、山大、海大的畢業生擔任人工智能教師,復旦、日本留學歸國的畢業生擔任美術教師……在“新東方”,非學科類培訓教師的“名校光環”成為家長給孩子報課的一個吸引點。
在袁本鑫看來,“學轉非”的老師雖然在專業出身上存在一定劣勢,但優勢也是比較明顯的,因為就培訓機構而言,學科類教學的難度比非學科類要大很多,畢竟家長十分看重孩子學科成績的提升效果,可謂“分分計較”,所以“學轉非”的老師在教研、課堂節奏把控、對孩子的了解、與家長的溝通等方面都有較大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地滿足孩子和家長的需求。
孫夢告訴記者,學校原本就有非學科類培訓的基礎,剝離學科類培訓后,對非學科類培訓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一方面,“學轉非”的老師在考取相應藝術科目的資格證后,可以作為配班老師輔助專業老師上課,同時進行學習和自我提升,通過一個較為長期的過渡過程,“學轉非”的老師可以獲得更好的專業鍛煉和更多的經驗積累,有利于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市場上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增加,學生和家長選擇更多、要求更高,這也促使機構進行課程升級,提供更豐富的、更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比如對于有藝術考證需求的學生,學校升級相應的專業師資力量、拓展展示平臺等,以此增強藝術培訓的競爭力。
柔性執法協助轉型機構“軟著陸”
任何轉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培訓機構都經歷了諸多煎熬。在這個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在嚴格落實“雙減”政策的同時,注重柔性執法、人性化服務,引導幫助培訓機構解決困難。
今年是袁本鑫從事培訓行業的第5年,前4年一步步搭建好硬件和軟件基礎、穩固好自己的市場,正打算大展拳腳的時候,迎來了“雙減”。“本來以為發展前景很好的行業,遭遇斷崖式下跌,這對我們的從業心態是很大的打擊。”袁本鑫坦言,“雙減”政策公布的前兩個月非常艱難,最直觀的體現是學生的流失、收入的減少,但最煎熬的還是內心對未來的迷茫。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為機構和學生家長講解政策、提振信心,幫助學生家長協調解決銷課、轉課、退費等問題,幫助培訓機構探索新出路。“我們也認識到國家政策的出臺是基于更高遠、更長期的考慮,培訓機構辦學要符合政策、順應形勢。”袁本鑫說,家長和孩子對素質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風口”在變,在非學科類培訓市場,學校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從業者同樣會大展拳腳。從去年8月份轉型到現在,在該校參加培訓的學生從500人次增加到600人次,不僅流失的學生回來了,還實現了增長。
為了把服務工作做細做實,教育主管部門建立聯絡員制度,專人包片為培訓機構提供服務,比如為幫助機構高效辦理“學轉非”等相關業務,教育主管部門將機構分批辦理業務的時間細化到不同時段,并派專人在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提供現場幫助,還協調專門的電腦供機構使用,原本復雜的流程變得方便快捷,過去需要幾天才能辦完的業務,現在不到1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此外,教育主管部門還協調機構成立行業互助小組,一些轉型機構幫助吸收退市機構的部分學生,實現了“多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