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
2022-03-04 09:21:03
原標題:山東訪談|臨清胡同游的緣起
來源:人民網(wǎng)
2006年國家發(fā)起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倡議,運河沿岸城市紛紛響應,作為一名運河文化愛好者,想到的是--我們臨清怎么辦?
大家都知道,明清時期,臨清憑借大運河漕運迅猛崛起,一度成為“居神京之臂,扼九省之喉”的水旱大碼頭,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素有“南有蘇杭,北有臨張”之美譽,乾隆皇帝曾詩贊:“臨清傍運河,富庶甲齊郡”。
臨清不僅有1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而且還有眾多的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山東快書發(fā)源地,也是京劇之鄉(xiāng),武術之鄉(xiāng),醬菜之鄉(xiāng)。更有不少歷史事件在臨清這塊沃土上發(fā)生,不少歷史重要人物在這里活動,為臨清留下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
如何才能保護好,發(fā)掘好,傳承好,宣傳好,臨清這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從而為大運河申遺助力,我要組織“臨清胡同游”。
臨清胡同游,不僅可以讓臨清百姓了解臨清運河文化,激發(fā)人們保護、發(fā)掘運河文化的熱情,還能通過這一公益平臺,傳承運河文化,宣傳可愛的家鄉(xiāng)。
臨清中洲古城,有三條古運河穿城而過,城內尚存有老胡同167條,保留著明清時期的格局走向,地理風貌。這些老胡同是展示運河名城臨清悠久歷史最好的史料佐證。
走進臨清箍桶巷,竹竿巷,油簍巷,白布巷,鍋市街,馬市街等以商業(yè)命名的老胡同,就能了解明清時期“商業(yè)都會”、“經(jīng)濟重鎮(zhèn)”的臨清。走進臨清前關街,帥府街,后營街,官驛街等老胡同,就能了解明清時期“漕挽咽喉”,“征戰(zhàn)之地”的臨清。可以說,臨清胡同游可以管窺中國運河商貿史,中國運河榷稅史。
臨清古城胡同內散布著大量的古民居,而且這些古民居,建筑風格多樣。有徽浙商人留下的老宅,比如:坐落在碾子巷的汪家大院;有京津商人留下的老宅。比如:坐落在稅課局胡同的王家大院。有晉商留下的大院,比如:坐落在琵琶巷的喬家大院。有本土商人留下的老宅,比如:紙馬巷的單家大院。有西域回民商人留下的老宅,比如:張八口街的陳家大院。通過臨清胡同游,不僅可以管窺中國運河城市發(fā)展史,而且還可以管窺中國運河移民史,中國運河建筑史。
明清時期,隨著大運河漕運的興盛,處于運河南北交匯樞紐之地的臨清,“四方商賈多于居民者十倍”,“僑宦游商”,“日益屯聚”。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致使不同文化在臨清落地生根。在這種情形下就造成了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在臨清老胡同里產(chǎn)生碰撞、融合,并形成了獨具臨清特色的胡同民俗民風。例如:臨清女子結婚出嫁的時候,嫁妝陪送里必需有一對馬桶,俗稱馬子。現(xiàn)如今演變成一對痰盂。臨清有一句婚俗諺語:子孫馬子長命燈。嫁妝里有馬桶,這就是江南習俗,在臨清的具體體現(xiàn)之一??梢哉f,通過臨清胡同游,可以管窺中國運河民俗民風史。
走進臨清鏢局胡同,關帝廟街,可以了解臨清為什么能稱為“武術之鄉(xiāng)”;走進臨清戲棚巷,老郎廟胡同,可以了解臨清為什么稱為“京劇之鄉(xiāng)”;走進臨清碾子巷,醬棚巷,青碗市口,可以了解臨清為什么稱為“醬菜之鄉(xiāng)”;走進南廠街,可以了解明王朝三大造船廠衛(wèi)河船廠在臨清的歷史,走進寧海巷,娘娘廟胡同,可以了解海神媽祖文化在臨清的歷史,走進工部廠街,可以了解北京城與臨清貢磚的歷史等等。
可以說,臨清胡同是臨清研究運河文化的活化石。
由我發(fā)起組織、講解、導游的臨清胡同游,自2007年開始,至今已連續(xù)搞了十五年。每年的春節(jié)大年初四,五一節(jié),國慶節(jié),定期組織。目前,“臨清胡同游”不僅成為宣傳臨清的文化旅游名片,而且還成為了老百姓節(jié)假日不可或缺的文娛活動,更成為了外地朋友了解臨清運河文化的一扇窗口,一個交流平臺。
(劉英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