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2022-03-08 15:50:03
原標題:聚焦兩會|山東省國瓷陶藝書畫院院長王一君:培土壅根,加大對原生態鄉土文化傳承保護力度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東頻道
培土壅根,加大對原生態鄉土文化傳承保護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國瓷陶藝書畫院院長 王一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他強調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柢在鄉土。鄉土文化涵養呵護著寶貴的文化遺產,那些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間藝術、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等,展現著恒久的文化魅力,也在與時偕行中彰顯出當代價值。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認清傳統文化的根和源,存續好、傳承好鄉土文化,有其現實緊迫性,也必然對于我們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通過在基層調研、尋訪,提出培土壅根、加大對原生態鄉土文化傳承保護力度的原因在于:
一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大量城市向農村擴張,擠壓了鄉土文化生發、存續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導致一些傳統村落、建筑等未得到妥善保護;一些鄉土習俗、技藝日漸式微。
二是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群眾對于優雅舒適生活的新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場景發生了很大變化,現代的生產方式也對原來一些技藝、習慣等存續的空間產生了巨大沖擊。
三是年輕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導致出現大量空殼村,鄉村留守人口“老齡化”情況嚴重,年輕人青睞“外面的世界”,鄉土文化傳承面臨人才斷代狀況。
對此,提出如下四方面建議:
一是加大對古建遺存的保護。建筑遺存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傳統建筑環境學在鄉村最有代表性,像北方許多石板房、磚刻、石雕等都有獨特的審美屬性和象征寓意,但其中有的被拆除、改造,沒能將其獨特的文化基因延續下來。加上一些新資本進入農村,進行旅游開發,以現代侵蝕鄉土,科學保護不力。因此,呼吁政府對于一些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等,拿出專門方案進行系統保護。
二是加大對節慶習俗的保護。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節慶以及廟會等民俗活動、婚喪嫁娶等傳統禮儀,都有一定的儀式感、一定的情感寄托。在圍繞節慶習俗等出臺舉措時,政府部門不能“一刀切” ,應從尊重習俗的角度,在適當的范圍內、運用適當手段,保護其生成空間或者創造新的應用環境。
三是加大對鄉土生產技藝的保護。諸如陶瓷燒制技藝、鑄鐵技藝等,一些能工巧匠的智慧體現在鄉土實踐中,應該通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習,保護這些手工技藝以及技藝生成的整體環境,在此基礎上推動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四是加大對鄉土音樂舞蹈的保護。一些鄉土音樂、舞蹈,既具備個體的生命活力,也是衍化生成新劇種、新藝術形態的重要元素,其同樣承載了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文化競爭力、文化自信力的生動體現。
綜上,對原生態鄉土文化的傳承、保護、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單憑民間自覺,還需各層級加大重視程度,分門別類制定實施細則,統籌推進完善考核機制、經費預算機制等,真正做到讓鄉土文化在存續、見證歷史的同時與時代同頻共振,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